序言:
今天是1月6号,离我在简书发表第一篇文章已经过去了半年。
今天写下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年做一个总结,更是要开启2018年新的篇章。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发表了17篇文章,收获了225个喜欢,123个粉丝,还有简书人文优秀作者的星标。
跟大多数简书小白一样,我也渴望得到大量的喜欢和关注,我也有虚荣心。我也会抱怨,为什么我花费了大量心血写出来的文章还不如别人蹭流量,蹭热度的文章阅读量大。
可是,当我看到一些前辈的文章的时候,我所有的疑惑和抱怨都烟消云散了。
这些简书前辈们,无一不是用大量的作品向大家证明他们的实力。
在他们的的身上,我看见了厚重的积淀和不懈的坚持。
锲而不舍,金石可缕。
一篇阅读量上不去,没关系,再写第二篇。第二篇还不行,没关系,再写第三篇。到最后,没有人敢质疑他们的实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时刻准备着,机会一定会到来。
当我翻开历史长河,我发现很多历史名人用他们的一生证明了这一点。
1
在上篇文章中,我写到了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的身世。
韩信的一生,不算长,不过短短三十四载。可是就是他这短暂的一生,却创造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辉煌。
楚汉争霸的四年中,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打下了大半个天下。
纵横天下,战必胜,攻必取,说的就是他了。
他的成功之路看起来也很顺:因为萧何的举荐,他从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一跃而成了万人之上的大将军。
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他三十四年的生命中,韩信用了整整二十四年才爬到大将军的位置上。
他的前半生颠沛流离,风餐露宿。
寄食在亭长家,被别人赶出来;
到河边钓鱼一个没钓上,还要靠洗衣服大妈接济;
走到大街上,被街头混混要挟从胯下爬过;
投奔项羽,被安排到门口看门;
改投刘邦,也不过被封了个看仓库的。
所以啊,人们都只看到了那些成功人士的无限辉煌,却哪能看到他们功成名就之前的默默无闻?
话说回来,韩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一跃而成为高高在上的大将军,真的只是运气吗?
当然不是。
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坚持。二十四年来,他一直默默地准备着,准备着等机会到来,他就能统领千军万马,驰骋天下,一统山河。
他做到了。
可是,没有他那二十四年忍辱负重地坚持,哪有后来纵横天下的辉煌?
2
相信“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根据《太公六韬·文韬》的记载,姜太公和周文王的“偶遇”如下: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我来解释一下:
有一天,周文王打算去田间打猎,太史编占卜说:“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意思是说:大王您今天去打猎将会有大收获。此人是王侯将相之才,是上天赐予您的老师。如果请他来辅佐您,您的国运一定昌盛繁荣。
文王听了很高兴,于是诚心地斋戒三日,怀着恭敬的心情去“打猎”去了。
文王跑道河边,果然看到一个老头在河边垂钓,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
于是文王赶忙跑上去搭讪:“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道:“我并非喜爱钓鱼,我只是想通过钓鱼实现我的抱负。”
然后姜太公将钓鱼中的大道理讲给了文王听,文王大喜,立刻拜太公为师。
关于太公和文王的巧遇,我的态度是存疑的。
太公哪止钓了一天?他钓了整整八十年。
八十年来他一直在等待,等待像文王这样明主发现他。
钓鱼,看似简单,可是一般人却静不下心,沉不下气,所以没有任何收获。
太公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默默等待八十年,终于钓上了个周文王,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若没有前面八十年的静心垂钓,太公如何能钓上周文王这条大鱼?
3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会稽一战,勾践被吴王夫差打得大败。作为求和的条件,勾践同意到吴国为奴三年。
三年后,勾践返回越国。他鼓励人口增长,鼓励移民,重视发展生产,减免赋税。勾践自己带头下田劳作,不是自己种出来的食物不吃,不是自家老婆织出来的衣服不穿。整整十年都没有向百姓征收赋税。如此一来,老百姓家里都攒下了够吃三年的粮食。
到勾践二十四年的时候,越国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百姓拥戴,上下齐心,勾践便一举击败了强敌吴王夫差。
其实当初夫差刚刚击败越国的时候,他身边的重臣伍子胥就提醒过他:
勾践不除,必有大患。
无奈夫差不听劝告,执意不杀勾践。于是伍子胥对其他人感叹道: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意思是:“越国用十年时间繁衍积聚,用十年时间教育训练,二十年以后,吴国的宫殿恐怕要成为池沼了。”
不幸的是,伍子胥说的很准。从勾践三年夫差击败勾践到勾践二十四年勾践反过来击败夫差,刚好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
但是,如果没有这“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勾践又焉能打败比自己强上数倍的夫差?
4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鸣惊人”这个成语。
那么今天我就来讲讲这个成语的主人-楚庄王的故事。
根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
“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
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
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这段话意思是说是说:
楚庄王治理朝政三年,没有发布任何政令,也没有任何作为。
于是右司马来到庄王座驾旁,对他讲了一段微妙的谜语,说:
“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
于是在半年后,楚庄王开始处理朝政,所废政令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于是楚国得以大治。
然后庄王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于是楚国称霸天下。
楚庄王无可否认的成为了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春秋五霸之一。
韩非子这样评价他:
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
不早见示,故有大功。
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确实,楚庄王不失为“大器晚成”的典范了。
若没有他三年来的默默无声,察言观色,哪有他后来的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结语:
前面说了这么多,我想是时候总结一下了。
我们这个时代啊,缺乏一种耐心。静不下心,沉不住气,却都想着一步登天。
可是,没有多年来的厚重积累,哪来有朝一日的磅礴喷发?
我们看韩信,没有他那二十四年忍辱负重地坚持,哪有后来纵横天下的辉煌?
我们看姜太公,没有他前面八十年的静心垂钓,如何能钓上周文王这条大鱼?
我们看勾践,如果没有那“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勾践又焉能打败比自己强上数倍的夫差?
我们看楚庄王,没有他三年来的默默无声,察言观色,哪有他后来的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道德经》有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楚国大诗人屈原也曾说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还很长,需要我们慢慢地走。
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等待,就一定会有未来。
就如大诗人李白所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所以啊,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