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名词解释
【书上思考题部分】整理 by :Renee
经济法原理
1. 经济法: :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
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2. 市场的外部性: :指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对社会或者其他个人部门造成了影响,却没有承
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
3. 经济法 律关系的 主体: :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是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
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4.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5. 产品 :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6. 缺陷产品 :缺陷产品是指因设计、生产、警示等原因在某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中存在
具有同一性的、已经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不合理危险的产品。
7. 产品质量法: :是指为了调整产品生产与销售,以及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所形
成的社会关系而由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 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是指依据具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经过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
证证书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志,以证明企业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
动。
9. 产品责任 :又称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指产品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
理危险,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者除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失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
销售者应当承担的特殊的侵权法律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0. 消费者: :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接受经营者所提供的服
务的市场主体。
11. 经营者 :是指从事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的民事主体。
12. 消费者权利: :是消费者权益在法律上的一线,是消费者在消费领域中依法所应享有的为
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经营者和其他有关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许可和保障。
13. 经营者义务: :消费者所享有的权利一定程度上就是经营者的义务,因为消费者的权利在
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经营者履行义务来实现的。
2
14. 保障安全权 :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
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15. 知悉知情权 :也成了解权、知情权,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
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16. 自主选择权 :是指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价格法律制度
17. 价格 :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是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是引导
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在市场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8. 价格法 :是调整价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9. 价格关系 :是在价格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0. 政府定价 :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
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
广告法律制度
21. 广告法 :是国家在调整广告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2. 虚假广告 :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23. 户外广告 :是广告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利用公共场所、建筑物、显示牌、交通工
具等外部空间设置所从事的广告活动。
24. 广告代言人 :广告代言人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应当依据事实,符合本
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极受过的服务作推荐、
证明。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25. 不正当竞争行为 :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26. 商业秘密: :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
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
27. 商业贿赂: :是指经营者为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而采用财物或者其它手段贿赂对方
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28. 商业诋毁 :是经营者为了战胜竞争对手,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
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从而为自己谋求竞争优势和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9. 混淆行为: :即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擅自实施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
定联系的行为。
30. 误导宣传行为 :是指经营者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
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3
反垄断法律制度
31. 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是调整国家在规制市场主体和其他相关组织以控制市场为目的而实
施的反竞争行为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总和。
3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企业凭借已经获得的市场支配地位,对市场
的其他主体进行不公平的交易或者排挤竞争对手行为。
33. 限制竞争协议 :限制竞争协议,也称为卡特尔协议,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竞争
关系的企业之间达成旨在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
34. 经营者集中: :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相互合并,或者一个或多个个人或企业对其
他企业全部或部分获得控制,从而导致相互关系上的持久变迁的行为。
35. 行政性垄断 :是相对于市场垄断而言的,它是指行政机关和公共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
除或者限制竞争而形成的垄断。
36. 自然垄断: :是指由于某些产业的自然性质所形成的垄断,这些产业内的企业如果实行市
场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37. 适用除外制度: :适用除外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反垄断法中规定的
对特定行业或企业的特定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内容的法律制度。
38. 豁免制度: :是指对于违反垄断法的行为,由于其满足一定的要件而不受到反垄断法禁止
与归责的制度,它是世界各国反垄断法所具有的共同制度。
财政法律制度
39. 财政法: :是调整国家及其他主体在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财政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0. 国债 :又称国库券、国家公债,它是国家为实现其只能而以国家信用为你基础、按照债
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务。
41. 转移支付 :又称补助支出、无常之处,它是指政府通过一定形式和途径,为了解决财政
失衡而将财政资金单方面无偿地转移给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制度,包括政府间转移和财
政补贴两类。
42. 政府采购 :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
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
为。
税收法律制度
43. 计税依据 :又叫税基,是指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
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
44. 土地增值税 :是对单位和个人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增值收益进行征税的一个税种
45. 超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的
数额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46. 分税制: :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
算收入,各级政府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差别通过中
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或上一级地方政府向下一级地方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4
47. 流转税 :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服务收入)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金融法律制度
48. 金融监管: :是指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及其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所进行的监
督、检查、处罚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49. 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解货
币供应量与货币流向。从而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措施。
50. 外汇管制 :也可称为外汇管理,是一国政府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汇价水平的稳定,稳
定本国货币的比价,采用各种政策、法令、规定和措施,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实行限
制的政策。
51. 经常项目 :是指国际收支中涉及货物、服务、收益及经常转移的交易项目等。
52. 套汇: :指境内机构或者个人采取一定方式私自向他人用人民币或者物资换取外汇或者外
汇收益的行为。
53. 资本项目 :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的输入和输出而产生的外汇资产与负债的增减项目,
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证券投资等。
54. 商业银行 :是指依法设立、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为业务的、以盈利
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55. 审慎监管: :是指监管部门以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为目的,通过制定一系列金融机构必须
遵守的周密而谨慎的经营规则,客观评价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并及时进行风险监测、
预警和控制的监管模式。
56. 资本充足率: :是指银行资本总额与加权资本总额的比率,反应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
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证券法律制度
57. 证券公开发行: :是指发行人通过作为证券承销商的投资银行,在证券市场向不特定的多
数人销售证券的方式。
58. 证券非公开发行 :以非公开方式向累计 200 人以下的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行为。
59. 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信息的知悉人在内幕信息公开之前进行的自我买卖证券或
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或泄露内幕信息的不正当行为。
60. 短线交易规则: :上市公司、股票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交易的公司的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该公司股份
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在买入后
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
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