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别人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
文:张宗超
与读者书:
建议摆脱看小说的思维模式来看我的文字,有些内容需要你反复思考和咀嚼。
这个公众号,原名:微创思维,注册于2014年5月14日。
因此,你看到微信号的名称是:wcsw_zzc01,微信号由“微创思维”首字母、下划线、“张宗超”首字母以及序号01组成,“宗超想对你说”是后来改的名。
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是做得比较失败的地方,因为它公一直陪着我成长了两年。
——成长意味着不停的改变。
注册公众号的初心是转载分享一些好的文章,有过一个小的私欲是希望粉丝暴涨,然后,可以有一部分广告收入,明显私欲终究被灭了。
好文章分享结果并不是那么理想,阅读量一直不超过20,有些心灰意冷,但一直坚持分享,每天保证8篇的分享。
大学期间,做一些考证方面的教育,我把公众号当作一个平台,整理分享普通话考试资料;会计、英语、计算机考试复习资料;高考成绩查询、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查询、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查询等。
创业的时候,又回归分享文章,但每天最多只三篇。
大学最后一年,开始自己写文章发布,出去工作的时候,为了工作,基本放弃了管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分享的很少,每月大概4篇的样子。
折腾来折腾去的,我想总要坚持做好点什么,毕竟写作是我的一个爱好,就又继续写了下来,并且尽可能的保证每天都有内容产出,依然每天工作。
有一天同事问我:你哪儿来那么多时间写作呢?
我开玩笑的说:我用你打游戏的时间写作,哈哈。
这答案,给满分。
虽然听起来有点励志,还有点狗血的感觉。
在学校上课,一个班的同学,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堂。
毕业后有的进入体制工作、有的成为创业者、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到处奔波找工作……
差不多的成绩走进同一个班级,为什么毕业的时候差别很大呢?
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学习、同样的时间,一般来说不会拉开明显的差距,但课余时间的利用就不一样。
有的人利用课余时间打游戏娱乐;有的人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知识;有的人利用课余时间泡妞谈恋爱;有的人利用时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体现在业余的时间利用之上。
小学的我,特别喜欢山东卫视,阳光快车道节目的主持人:大冰。
记得有一次写作文,主题应该是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我就写了他。
在我的世界里,大冰消失了大概有十年之久,前年因为无意间注意到他的书《乖,摸摸头》,才重拾那段记忆,忍不住又去了解了一下。
一直以来,我眼里的主持人,他的简介是:
酒吧掌柜、非专业的业余皮匠、业余银匠、民谣歌手、作家、山东卫视主持人。
我都惊呆了!
我才知道,原来一个人可以活得如此精彩。这其中的关键不在于你从事什么,更在于你如何想,又如何去做。
临近毕业的一次畅谈,同班同学和我说:超哥,我感觉你是我们班突然就成长起来的一个人。
但我不认为我是突然成长的,不过是我用课余时间做了很多的事。只是哪些事是同班同学了解无多的。
我卖过数码产品、卖过学习卡、做过一些考试考证有关的业务、开过公司等,并且我还会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学习课外知识、听不一样的公开课或参与不一样的付费课程。
严格来说,我并没有耽误我的学业,我不过是利用课余时间过了一个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
当很多同学开始为找工作着急的时候,我已经受邀入职,当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一份工作,准备融入社会的时候,我工作近一年并已辞职。
发生的这一切不是因为我每天有大于24小时的时间,也不是因为我有多能耐。只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做了一些喜欢做的事,比如,我一直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写作、看书、学习、讲课。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8小时之外决定了你的未来。
在学校,学习是理所应当的,每个人都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知识;在职场,工作是理所应当的,每个人需要花时间完成工作任务。在学校就该学习,在职场就该工作,这些表面上大同付出往往并不是来开距离的真正原因。
拉开距离的真正原因不在表面上,往往是在背后,是在彼此看不到的世界里,你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