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诚甫问“汝与回也,孰愈”章。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谁能胜过谁呢?
子贡回答:我哪里能够比得上颜回呢?他能够以闻一知十,我能做到闻一知二。
先生曰:“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颜子在心地上用功,故圣人间以启之。而子贡所对又只在知见上,故圣人叹惜之,非许之也。”
阳明先生说:子贡多学而博识,在博闻强见上有功夫。颜回呢是在心地上用功夫,所以孔圣人用问题来启发子贡,而子贡的回答依然是在知见上。所以圣人才会感慨。
邵静静反省:
大约8年前,曾经问过一位在老东家非常喜欢而且赞叹的一位同事,说你是怎么带好这些团队的,让他们成长如此之快。她当时的回答是:我是从心底里为他们好,想要他们快点成长起来,收入高起来,有时候看到他们衣服脏了,都恨不得赶快让他们脱下来,然后我去帮他们洗掉。这段话对我的冲击非常大,以至于到现在仍然记得当时的场景和心的震撼
这应该就是在带团队和工作上的心的功夫,没有这种心的功夫,是不能做出来很多的行为的,也不会有很多的善的结果的。
很多人都会说,你看,谁谁是怎么样做的,他所做的事情,我都在做,为什么就没有办法达到对方的水平呢?这里就是知见的功夫,没有在心上下功夫,当然高下立见。
很多时候,我看团队人做事,做出来的成绩,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是否用心,还是应付了事。同样在接人待物、日常工作中用心和应付,所产生的结果自然不同。对待人生也是同样。对孩子的成长是同样,从心上下功夫,知行合一,有强大的创造力。仅仅是从知见上,无非多了一些日常谈资,吹吹牛皮,生活、工作是不会有任何改进和改善。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非常之高,除了颜回没有好学之人了。在我们当代人的角度,孔子弟子出众者甚多,却都不能称为好学者。这种标准之高,平常人望而不及。
孔子评价颜回2个关键,一是不迁怒,这基本是人人常犯毛病,家里、公司里,社会上。遇到事情,就会说这是什么原因、什么人、什么事,我才这样反应。这是一种迁怒。有情绪,把情绪发泄到不想关人、不想关事情上,这也是迁怒。比如工作上遇到了阻力,回到家看到孩子看电视,把孩子大骂一顿。比如你和爱人有争执,摔门、摔东西,这也是迁怒 。
迁怒是心被情绪所控制,这颗心被情绪遮蔽,无法看到事实真相。迁怒是人的反应模式,就跟开车遇到危险,你下意识的躲避停车一样,是内化到身体的一种反应模式。这种反应模式是可以通过觉知、看到、可以训练、更改反应模式的。内在的反应模式更改之后,就不会迁怒了。
这个反应模式就是,A看到B,当心上功夫做到位时,B 就是B ,但是当心的灵明被遮蔽时,会看到C,或者看到D ,这里的C 还是D ,跟个人当下的情绪、个人所处的环境、个人过往的经验全部相关。在科学层面上来说,这是大脑各个皮层的反应机制,是神经作用的结果。
做到不迁怒,需要做修身功夫来达到。就是要改变人生的后台系统,就要编程,编程就是修身,编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编程是日日改善,系统也要日日升级。
不二过。错误只要犯过一次,就永不再犯。更是感慨了。我们平时日常犯错太多,都成了习惯。很多错误是自己觉知到的,比如自己写文章时,常有错别字;
常常有先说后做的这种行为,还没有完成了,就张扬的所有人都知道了。往往有些事情做不到了,这就是欺骗,是夸大,是为了彰显自己有才能、优秀,才从口头上占便宜。这是名不副实的错误。
还有喜欢拖延,轻视工作的难度,预留少的时间出来,然后突发些状况,就会让人措手不及,这也常常发生。
在工作上有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有脾气、有情绪,不配合,不沟通,这也是犯错,且非常常见。
一个人进步就是要在这些小事情上下功夫。日日改过,日日成长。日日精进,则日日前行。若有懈怠,则就是退步 。知行合一才是关键。现在我每日写修身日记,就是在日日精进,日日改过,也是在训练自己的觉知能力、训练改错能力,修炼心上的功夫。
对企业来讲,最高的效率就是不犯错,一次做全、一次作对,不返工就是最高效率。发现一次错误,就要分析总结原因,不要再次发生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丰田“持续改善”的精神和方法。
从心上做功夫,就像升级人生后台系统,系统升级了,人生也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