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年要等很久,挨过长长的一段日子,左盼右盼才能到过年,过年的时候家里很多人,到处是热气腾腾的样子。
我儿时住在湖南的小山村,家里背山面水,一条小溪蜿蜒曲折地伸向远方。小溪上有一座木桥,是我们家通往外面的必经之路。每当过年的时候,我便坐在门前的石墩上,伸长脖子遥望桥边的道路。我在等叔叔们回来,每年这个时候,他们都会携家带口,带着好吃的回到这个生养他们的家,和我们还有爷爷热热闹闹地过年。等到他们回来了,我们家的年似乎就正式开始了。过年的前几天妈妈会把所有东西都刷洗一遍,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所有的器具都被刷得干干净净,用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等叔叔们回来了,我们便开始做过年的食物了,我们是客家人,传统的客家美食是必不可少的。客家米果是每年的大头,用浸好的糯米磨成粉,用水拌好后放入蒸锅上蒸熟,然后在云蒸雾绕的水汽中,端出蒸好的米粉团,放入洒满干米粉的砧板上,就着红糖和蒸熟的红薯快速地揉搓,熟米团在不断地揉搓下变得柔韧有弹性,红薯和糖也在不断掺揉中均匀融合到米团中。等到大大的米团柔软劲道又不粘手时,大人们便将米团揉成长长的一条,然后切成无数小团,每个小团做成一个圆圆扁扁的米果,入油炸黄,外焦里糯香甜美味,怕上火的人还可以将其上火蒸一下,软软糯糯滑入喉咙,回味无穷。
我最喜欢的还是米条,也是将米团蒸熟,拌生米粉掺揉后,压成扁扁的一大块,再齐齐地切成无数小根筷子粗细小指长短的米条,入油炸熟,放在坛子里可以吃上一年。米条可以分为甜的和咸的,甜的一般是糯米做的,里面放了糖,咸的是粳米做的,放了大蒜和盐,吃起来硬硬的,嘎嘣脆,满口留香又不油腻。做米果、米条的时候只觉得大人们在厨房里川流不息,我们在期间跑跑跳跳,那时候并不觉得那些食物有多美味,只觉得那样的过程好好玩。
另一样传统美食是客家酿豆腐,传说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怀念北方的饺子,用煎豆腐代替饺子皮做成的美食。酿豆腐个头比饺子大几倍,因为豆腐香脆营养,和里面的米粉大蒜等放在一起,吃起来有种独特的味道,这道菜便一直流传至今。豆腐必须是自家磨的,豆子在沉沉的石磨研磨下,浓浓的乳白色豆浆顺着边沿流下来,这样做出来的豆腐脑是最美味的,顺滑柔嫩,口齿留香。而由此煎成的豆腐比一般的豆腐豆味要浓,吃起来味道更醇厚。酿豆腐的馅制作工序很多,大体程序差不多,但各家火候和调料各有特色,于是味道也各有不同。大家每逢吃年饭都会互相品味一番,说出各家的长短,食品便在不断比较和变化中推陈出新。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在门口支起一口大锅,这口大锅要承担过年所有食物的制作,包括东坡肉,酿豆腐,米果等,最复杂的属酿豆腐。将大蒜、肉末等原料炒熟,加入浓浓的肉汤,煮沸后将炒熟的糯米磨成的米粉倒入汤中,大半锅糊糊团便等待大汉的蹂躏了。此时,必须用大锅铲不断反复地压揉,这道工序既要有力度又要有速度,还要时间长,等到原料均匀,米粉柔韧有弹性时,我们便悄悄走到边上试味了,此时的馅料香香的,入口很美味。女人们便赶紧要将热热的米团一点点嵌入开了口的煎豆腐里,一团团鼓起肚子的豆腐,占满了竹篾做的大圆簸箕中,昭示着圆圆满满的新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都不再亲手制作这些美味食物,关键是儿时的心态再也没有了,现在的孩子执着于电脑手机,大概再也体会不到我们儿时的快乐,而我会时常回味那时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