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吴伯凡老师直播课的一部份文稿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认知升级这件事,同样遵循二八定律——掌握少数几个关键原则,就能让认知水平快速提升一大截。认知的关键原则有哪些?

周五晚8点,《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主理人吴伯凡老师,将在得到直播间进行一场直播大课,带你复盘课程第一模块里最重要的三个认知概念。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世界。

如果你已经是课程的同学了,吴伯凡老师将会亲自带你梳理复习,帮你把学到的知识盘活;

如果你还不是,那希望你不要错过这场直播,因为要讲的几个概念,可能会让你今后一生的思维方式发生质的飞跃。

概念一:“知行合一”

我们常说,懂得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根本不存在知道却做不到这回事,如果做不到,只能说明你还不够知道。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知行合一”。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概念二:“格物致知”

在这个中国传统哲学概念里,我们可以获得很丰富的含义。比如格物致知的格字,如果你把它理解成“格斗”,就能得到巨大的收获。


概念三:“恐惧”

这个概念之所以特别且重要,是因为它是认知的天敌,几乎不可战胜。换句话说,无论你掌握了多少认知方法,碰到恐惧都有心无力。如何消除恐惧?

吴伯凡,得到订阅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伯凡·日知录》主理人,著名学者,商业观察者、评论家,国内受欢迎的财经脱口秀节目《冬吴相对论》、《冬吴同学会》主讲人。

在这次直播中,吴伯凡老师会带你从这三个概念入手,探究认知的真谛,找到突围的方法。

互动题:

你上一次获得重大认知,是什么时候?

认知升级这件事,同样遵循二八定律——掌握少数几个关键原则,就能让认知水平快速提升一大截。

今晚8点,《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主理人吴伯凡老师,将在得到直播间进行一场直播大课,带你复盘课程第一模块里最重要的三个认知概念。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世界。

如果你已经是课程的同学了,今晚吴伯凡老师将会亲自带你梳理复习,帮你把学到的知识盘活;

如果你还不是,那希望你不要错过这场直播,因为今晚要讲的几个概念,可能会让你今后一生的思维方式发生质的飞跃。

直播讲什么


概念一:“知行合一”


我们常说,懂得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根本不存在知道却做不到这回事,如果做不到,只能说明你还不够知道。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知行合一”。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概念二:“格物致知”


在这个中国传统哲学概念里,我们可以获得很丰富的含义。比如格物致知的格字,如果你把它理解成“格斗”,就能得到巨大的收获。

概念三:“恐惧”


这个概念之所以特别且重要,是因为它是认知的天敌,几乎不可战胜。换句话说,无论你掌握了多少认知方法,碰到恐惧都有心无力。如何消除恐惧?

吴伯凡,得到订阅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伯凡·日知录》主理人,著名学者,商业观察者、评论家,国内受欢迎的财经脱口秀节目《冬吴相对论》、《冬吴同学会》主讲人。

在这次直播中,吴伯凡老师会带你从这三个概念入手,探究认知的真谛,找到突围的方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得到直播间。你正在看到的是得到订阅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主理人吴伯凡老师的直播现场。

在直播正式开始之前我先简单给你介绍一下吴伯凡老师,相信很多人对吴伯凡老师都非常熟悉了,知道他是著名的学者、商业观察家、评论家。而且在我做吴伯凡老师的课程主编之前,我周围很的人都看过他的《冬吴相对论》。

现在吴伯凡老师有两门课,一门是《伯凡·日知录》,这门课结合了吴伯凡老师每天的所思所想,已经有五万人在学习了,你现在如果学习的话,可以一次性从头到尾看完,非常过瘾。所以我也建议你去看一看这门课程。

但是今天场直播的内容来自于吴伯凡老师的另外一门更新课程,叫《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这是一门什么课程呢?我们都知道,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大部分时候,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方式可能出了一些偏差,所以才导致这些问题。

像这门课其实就是帮你在认知这个方向做一个很好的把控,让你有一个更高效、质量更高的认知,其实就是给你最底层、最高效的一些认知方法。

今天这场直播吴伯凡老师会通过拆解三个重要的认知概念带你实现认知升级,这三个概念都来自我们的课程里面,吴老师觉得这三个课程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特意来做直播帮你拆解。

如果你是老学员的话,可以复习一下,如果你还没有学过这个专栏,今天你也是来着了,因为这三个概念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当你听完今天这场直播之后,你一定会感受到认知被颠覆,又重建了的强烈快感。

这三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呢?分别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和恐惧。其实这三个概念,尤其是前两个,可能很多人都很熟,但是觉得似懂非懂,今天这场直播吴老师不仅会帮你拆解这三个概念,而且还会带你学以致用,利用这三个概念提高认知。

比如说知行合一这个概念,我在听课的时候,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以前对于知行合一这个概念的理解其实都错了,而且我们以为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所以过不好这一生,这个说法其实也是错的。具体怎么回事?一会儿可以听吴伯凡老师来讲。

还有第二个概念,格物致知。其实我们会好奇高手的认知方法是怎么修炼成功的,当你听完这部分之后,你就知道怎么样通过一些方法来一步一步迭代自己的认知。

最后一个概念叫恐惧,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概念跟前两个概念相比有一点特别。但是这个概念也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吴老师说它是认知的天敌。

我们肯定都有这种体会,只要感受到恐惧,你所有的认知方法、你的理性、分析所有都不管用了,怎么从根本上消除恐惧,最后吴伯凡老师也会讲这个问题。

最后,在吴伯凡老师出来之前我再提醒一句话,这场直播是没有重播的,如果你希望朋友跟你一块看直播,可以点击屏幕右上角,把这场直播分享给你的朋友。

吴伯凡:大家好,欢迎来到《吴伯凡·认知方法论》,今天这个直播,应该说这三个题目是刚才主持人给我出的三个题目,尽管这三个题目都是我在课里都讲过的。第一,到底什么叫知行合一?第二,到底什么叫格物致知?第三,她说叫恐惧,其实应该后面再加一个东西,恐惧与战栗,这是一本哲学名著,一位丹麦哲学家他强调这个人生一定要经历恐惧与战栗。

恐惧肯定是偏负面的功能多,我们炒股的时候老说要反恐反贪,不要恐惧、不要贪婪,恐惧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好多负面的东西。但是恐惧也有好的东西,也有正面的作用。这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三个话题。

先说说第一个话题,知行合一。听过我课的同学可能都知道,这个知在中国古代不仅是知识,纯粹的知道主观的东西,知本身也是种行为,它是了解、掌握、管控、监督。

有几个词一说出来大家就知道了,知县、知府、知州,那是干什么的?是朝廷派一个人到那个地方去管理监督治理掌控那个地方的,叫知县,或者叫知州。

知本来的意思就是有个目标,有个靶子,你拿着一把弓,把箭对着那个靶子射出去,射中了就是知本来的意思。所以,知本身就有行为的意思,它不仅仅光是了解,光是懂得的意思。

在古人看来,懂得一个东西就是会干一个什么东西,我懂什么,我懂开车,我懂盖房子,这个懂本身就有知和行合一的东西。

还有,我们讲知行合一的时候,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同步这个概念。同步这个概念是一个计算机术语,当然也是一个哲学术语,古希腊、印度和我们中国其实都类似的概念,最明显的就是佛教。

就是说我们两个世界,一个你看到的,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客观的世界。还有一个就是主观的世界,这个主观的世界我们把它叫心,客观的世界叫境。

这两个东西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你看到的这个东西跟你心里想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佛教认为,外面的东西你看到的东西都是内在的东西呈现出来的,也就是同步出来的。

我们使用iPod、使用iPhone的时候特别能理解同步,什么叫同步?就是你在电脑里头把所有的照片、音乐、视频都编辑好,编辑好了以后,你插上插头,一接上手机,那个手机就自然的所有电脑上的内容就同步上去了。

你要删除一个东西,是不能在手机里头删除的,那个音乐在iPod里,是不能在终端删除的,你只能在这一端,这样端就是操作端,再后来就是云端。我们今天的同步助手也是这样的,你说你现在把手机上哪个名字、哪一个文件删除了,都不管用,只要你一接通,它又恢复了。因为那个源头的东西它在那,所以我们一切的终端的东西都是源头的那个东西的同步。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的行,你内心的结构,你的代码同步到你外在的世界,你的环境,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说的尴尬人总遇尴尬人,拧巴人总遇拧巴事。你所经历的、遭受的、享受的世界其实就是你内在的一个同步的结果。

所以这个知行合一说起来我们大家几乎没有人没有听说过的,但是,很容易误解它,就以为知行合一要做到言行一致。你有什么行是跟你的知是同步的,或者行解决知同步的结果,反过来行,你有什么知呢?也是这个行为本身逐渐不自觉的又返回来。

就像我们在手机上操作的时候,你操作的过程把它存储在云端,然后你再拿一部新手机过来,一同步,这个本身终端的行为也会影响云端,它就是这样一个交互的反复的过程。

为什么开头就跟大家说这个很抽象?我最近经常遇到同学问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一种非常简明直观通行的这样一种方法,你不讲认知方法吗?你直接告诉我一种认知,我马上就会用。

这个就是最实用的,我说我非常想给你这样一种东西,可惜我不能给,我也相信几乎没有人能给。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讲终身学习也好,讲认知升级也好,我们都有一个诉求,就像是我们用手机的时候,发现别人手机上有一个软件,很好用。你告诉我,在哪下载?把它一下载完你就可以用了。

我们都是有这样一种诉求,学习就是把一个东西一下载,拿来就可以用。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学习,机器人可以,我们人是不大可能的,升级、软件,学习它不是一个软件下载安装的过程,升级也不是简单的因为那个软件那一段已经升级了,我把它一下载就已经安装的一个过程。它比这要复杂,说如果它是软件的话,它也是一种内生性的不断迭代的软件。

你有这种功能、你有这种认知、你有这种能力,是你自己在里头,这个软件悄悄地在你内心里头发生的,是一个内生性的过程。没有一个通用的软件可以供你下载,马上就可以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按照波特的理论,知道生产力,没有竞争力。

为什么?你有,别人也有,都可以下载吗?有生产力可能管用,但是构成不了竞争力,我们今天讲的认知升级,讲的终身学习,都有一个背景,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所以正是由于那种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正是由于也可能发生那种《人类简史》的作者所说的终极的不平等即将会出现,那么我们今天的认知升级和终身学习,不停地刷新的这个任务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过去你是情怀,我要终身学习,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好像是一种受人尊重、受人称颂,但是也可以不做的一件事情。但是今天它变的是一种必须做的事情,除非你想我干脆说我放弃,我不干了。


有一个女明星写过一本自传,书名就叫《世界你太快了,我要下车》,除非你有这样一种情怀,你也有这样一种实力,你下车以后有地方可以待,那你可以下车。

否则终身学习类似一种苦役式的东西,当然学习从来都是痛苦的,我们在《伯凡·日知录》里头就讲过,学习就是一种不断地从痛苦当中赎出某种快乐,在舒适区和焦虑之间杀出一条血路,同时感受到某种痛苦和焦虑,也同时感受到某种快感和舒适。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很奇特的化合物,焦虑和舒适之间的化合物。

所以,学习是我们一辈子的苦役,当然,也是我们一辈子的乐趣。我们说到学习时候,今天就很容易把学习这个事、这个词,真正它的本意给忘了。学习这个词如果往前追溯的话,那就是《论语》里头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

大家注意是学而时习之,时是什么?是经常,时不时。有时候学,有时候不学,那不行,学而时习之,所以习在整个我们学习当中,如果学习是个整体的话,习占整个学当中的这个份额其实是非常大的。

我不知道准确数字,二八还是什么一九开,但是习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习,习本来的意思繁体字,一看就看出来了,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下面是一个白。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本来的意思指小鸟。

小鸟出生以后长完羽毛第一件事干什么?除了吃以外,就是练习飞行。所以在说文解字里头,就是指小鸟反复试飞的一个过程,这叫习。它是指鸟,是有特指的。

但是又是小幅度的,高频而小幅度地这样一种试飞的动作就叫习。

有一个词大家应该熟悉,微风习习,大家都不会想到它跟小鸟有什么关系?它是高频的,又是小幅度的,什么风是习习的呢?风持续地吹那不叫习习,很大的力度也不叫习习,是若有若无的风就叫微风习习。

所以我们的练习一定是高频的,而且不是大幅度的那样一种状态,这叫习。

习还有一个意思是擅长。我们看赤壁之战的时候,曹军不习水战,不是说草军练习水战,而是不擅长水战。把这几个词串起来,就是反复的、高频的、小幅度的练习试飞,然后达到一种擅长的状态。这叫习。

所以学而时习之这半句话它其实是很有深意的,孔子的《论语》里反复讲大习的重要性,“传不习乎”。

大家都认为王阳明就是心学,在我看来,王阳明的学问要是概括成一个学的话,也可以叫做习学。他要告诉你习是什么?实践,英文就是练习、也是实践的意思,通过实践你才可能把心改变过来,

王阳明的著作当然也类似于《论语》,并不是他写的,是他弟子们,古代的大师们从中国的孔子到西方的苏格拉底,到印度的释迦牟尼,他们都没写过书,今天我们读的所有的佛经、论语、伯拉图对话录,就是伯拉图写的关于苏格拉底的言行录,这都是他的弟子们记下来的,言行录。

这个传习录就是记录王阳明言行的一本书,不是王阳明写的,传而习之。

所以回到今天最初的那个问题,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固定的现成的软件式的东西,你给我装上,我就可以用了。这个真是不可能,它就是认知,就是一个内生的反复迭代的,像小鸟不断地练习飞行,而且是高频小幅度的这样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最后达到擅长的那种状态,这就是习。

所以就是知行合一,到最后它的意思不是言行一致,是知本身就是行,行本身就是知。当你在行的时候,它同步到知里头。你在行的时候,每一次的行动,每一次的练习,它都同步到这一端云端,知就相当于云端,行相当于终端。

我们做一个事情,你最后是要有结果的,行就相当于是终端,终端的这一个动作就会同步到云端,反过来也一样,云端的东西也会同步到终端,所以这二者是统一的,行就是知,知就是行,行到极处即是知,知到极处即是行,是这样一个合一的状态。

不存在一个预装,我们期待有一个像安装软件式的那样一种认知,希望有那样一种方法,这本身就是反知行合一的。我觉得王阳明在这一点上,他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这个,拒绝贪婪,拒绝懒惰,任何一个学都是经过80%甚至90%的习,通过终端的动作影响云端。

最后你胜就胜在行动,反过来行动又是一个结果,王阳明一个文人,他是文官封侯的,明朝政府七八十年的匪患,他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就平息了,大家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个行,这是个结果,但是他是反复地,他在此之前的半辈子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同步到云端了,然后整个剿匪过程那么快,是因为他同步了,简单的一下子同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平息叛乱用的时间更短,人家准备了15年,他用临时组织起来的三万人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对方活捉,把判断平息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同步的过程,云端的东西一下子就同步到终端了。

就像我们买新手机的时候,大家有体会吧?当你把新手机同步的时候,或者说克隆的时候,你用了一年的资料,也就是那么一会,一下子都到终端来了。世界上不存在着一下子这个行为就突然特别有效,这个佛教讲叫业,就是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存储在类似于云的地方。他不讲云端和终端,他讲业和果,其实是一样的。

稍后我们会调试声音与画面问题,辛苦大家等待几秒钟

目前正在调试设备,稍后老师还会进行讲解

点击重连可以重新进入直播间

这个业包括你的所思,包括你想什么,所以要保守你的心,一生的果皆由心发出,你每一次的胡思乱想都会存储在云端。整体质量不高,别指望突然一下子行为的结果质量会很高,所以叫所思、所言、所想、所行,所有终端的行为会反过来存储到云端。

反过来,你别指望你的思维模式跟别人一样,你付出的努力也比别人多不了多少,你的思维方式所有的一切都跟别人一样的时候,你别指望最后的结果跟别人有什么两样。

所以我们讲这个认知方法论,我当初的立意就受爱因斯坦那句话影响,我觉得那句话太重要了,我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活在世界上基本要做的所有的事情,除了偶尔的享受之外。

问题的解决从何而来?爱因斯坦那句话,问题不可能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有些时候问题就是因为你的思维方式而导致的,你反而继续要用这个思维方式去解决你这个思维方式导致的结果,那真的是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是不可能的。所以,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眼前出了问题的这个问题,而是一直在出问题,你自己不知道的那个认知方法,那个思维模式。

主持人:谢谢吴老师的分享,刚才吴老师讲得特别开心,大家也听得特别开心。相信听了吴老师对知行合一的讲解之后,您肯定是感触特别深,而且思维深处一定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认知被颠覆了,我相信肯定是这样的。

你现在可以一边琢磨吴老师刚才说的话,一边听我我说几句。刚进来看直播的同学,我再介绍一下你现在看到的直播。这场直播是得到订阅课程《吴伯凡·认知方法论》主理人吴伯凡老师的直播,吴老师会在直播中给你拆解三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认知概念。

刚刚第一部分已经讲完了,讲的是知行合一这个概念,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会讲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这个概念也非常非常精彩,刚来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了。

我作为吴老师课程的主编,其实跟吴老师打交道的时间还挺多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真的是收获特别特别大。今天刚好借着直播的机会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感触特别深的一个收获。

我会觉得听了吴老师的课之后,我最深最深的一个感受就是我能明显感觉到我变得比之前会更宽容了,而且会对周围的人和事,原来很多不理解的事现在都能理解了,也就以至于我现在变得更宽容了。

什么意思呢?我举一个很细节的例子,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就是很愤怒,他们对周围的事总是一副看不惯的样子。我以前很不理解,我觉得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有什么不满?这种不理解也会对我造成负面影响,比如我周围有这样的人,我跟他交流和工作的时候,可能也会产生负面情绪,事情的进展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吴老师讲一个概念叫认知周期,我就突然明白了,这类人其实不是说情绪管理或者什么其他方面的问题,这类人只不过是停滞在了一个人生当中的第一个认知周期上,就是他在那个认知周期之后,可能就没有再进入到下一个迭代当中了,也就导致他直到现在都会觉得自己可能是所有认知的主宰,他没有办法承认周围东西的强大还有自己的弱小。

如果你对这个概念感兴趣的话,很推荐你去课程里面看一看。我知道了这个理论之后,虽然我没有办法说改变他,但是我会很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当你理解了一个是为什么这样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更高的视角,我就会觉得我理解了,OK,我明白你为什么是这样,这个事完全就不会对我造成任何困扰了。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都是这样的,我们认知的局限会让我们对很多事、很多人都不理解。比如说我们工作当中会遇到说为什么这件事领导要我这样做呢?我不懂,为什么同样的生意我没做成,他就做成了呢?

再比如说我们可能好多年没有见过一个朋友了,突然见到他,发现他进步特别快,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甚至我有一个问题真的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根源都在于认知的高度,因为你会发现那些高手,他们就能够毫不费吹灰之力解决,因为这些问题对他来说不是问题。

听了吴老师的课,在这个基础上你就能特别理性清晰地分析一件事,这样,你对于事情的把握以及解决方案,都能想到更高效、更简洁的方式,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变得更高效。所以,强烈建议你点击屏幕右下角的头像进入课程当中,跟着吴老师一起学习。

吴伯凡:我总结一下刚才罗利罗嗦说的,可能有些大家觉得听得云里雾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练习,书法。

你练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写软件的过程,但是这个写软件不是写代码,你每练一次它都会同步到你的心智模式上头来。你在当中出的所有的问题,你染上的所有毛病,你去掉这个毛病以后获得的所有的优势,都会同步到你的心的这个大软件池子里头来。

书法家是什么?是他通过高频地反复地练习以后,他慢慢地积淀成了一个软件,所以他在写一幅字的时候,瞬间那个东西就同步过来了。而不是说这个时候我再起心动念,为什么叫不假思索,就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就像打印机,输入进去就能够打印出来。

某种程度上,书法就是一个打印过程,但是背后的他能打印成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为什么你不能打印出来他那个样子?很简单,你的程序,在此之前你写的软件,你写的程序跟他不一样,你软件的陈设跟他不一样,这叫业。

佛教讲叫业力管理,练习其实是一个业力管理,业就是不断地积累业已形成的一种东西。万般带不走,唯有业谁深,这个业就是行的过程不断地累积成为知的过程。

而知又回馈,云端的东西又变成终端,反反复复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形成的那样一个软件,或者是一种算法。我们这个算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从外在谁给你装一个这样的软件。

我们上一部分讲的知行合一,现在再讲格物致知,这也是一个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如果你念过一点中国哲学的话,你就会发现,这里头有好多好多的解释,每个人的解释都不一样。

通行的解释就是物是杂乱的,是各种各样的材料,就像一堆书放在那,你一个图书馆就要用各种各样的编目把这些书都收进来,这样它才是可用的。如果没有编目,这一堆书就叫旧书仓库。

所以我们有时候学习的时候,容易形成一个误区,就是不断地收集各种东西,尤其是拿着手机刷手机的时候,这也有用,那也有用,这也存储一下,那也存储一下。

简单地说,没有自己的格,哪一个一个的格子,把这些物放在这个格子里头,那些书没有放进相应的书架里头?所以格物,要先有格,然后再有物,有材料,把它编目整理,才形成格物致知。

这是一种通行的关于格物致知的解释。当然还有一种解释,说格本身就是实践,就是博弈,格斗。格斗就是一种博弈,快速博弈,快速争斗的一个过程,跟物之间进行快速的博弈。我们在课里讲的,不仅要侦查,而且要火力侦查,超越你简单的观察,不管你有多细致,你不跟他进行直接的博弈,不能够进行直接碰撞的话,你是不知道它里头真正的秘密是什么,你侦查了半天,打起仗来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地堡你没有发现。原因是你只是观察,所以,真正有用的侦查往往是火力侦查。

这个火力侦查就是我们说的格物,跟外界之间不断地博弈,也是一个刻意练习的问题。所谓练习,其实就跟目标、跟外界、跟他人之间进行反复地博弈以后不断地去除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

管理的定义就是去掉一切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就像米开朗基罗说的,雕塑是什么?雕塑就是去掉一块大理石上不属于大卫的那些出来,大卫有出来了。

但是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过程,为什么米开朗基罗拿一个凿子,一锤子上去,石头就往下掉,当时他的仆人看到的时候,说好可惜,这么一块大理石就掉了,真担心被他给毁了,一会儿一个雏形就出来了,然后更细地琢和磨,这两者都要有。

中国古代讲琢磨,如琢如磨,琢是比较粗放的成形的,磨是比较细致的打磨,琢和磨两者都需要。我们今天说琢磨一个什么事情,都忘了琢和磨是不一样的,通过琢磨,最后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

我们的认知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你是一个跟对象之间、跟目标之间的反复的接触、正面的接触、互动式的这样一种接触以后,去掉自己不该有的那些东西,这个真知就出来了。格物致知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要跟大家讲这样一个概念呢?我们今天都在讲终身学习,都在讲如何让自己快速地升级,但是,真正的升级一定是正在实际的格物当中完成的。

前不久我们在讲生态位认知,真知就是在生态位形成的,蝙蝠在几千年之前就能使用超声波准确确定捕猎对象的位置,我们人为什么没有?因为人所处的生态位跟蝙蝠处的生态位不一样。

蝙蝠在昏暗甚至完全黑暗的洞穴里头,一个洞穴里几万只蝙蝠,这种情况下,既要知道捕食对象的准确位置,同时你飞的时候还不要撞着同伴。在那种情况下,那种认知达到对于外物距离的认知,由于特定的生态位,它就获得了这样一种利用超声波定位的能力。

而蛇能感受红外线,还有弱者他能对某些不利的信息的那种敏感,甚至是我们经常的各种灾难,灾情报道中的洪水、地震要来的时候,那些小动物能够提前知道,而人没有这种能力。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知道这个灾难要发生,而人不知道,原因就是人有很多其他的认知能力,足以在他的生活当中应付各种各样的难题。

但是对于这种低频的灾难,这种低频的事件,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生态位里头,他没有挑战,它出现的频率太低,所以这个认知能力就不可能出现。

所以生态位决定认知,也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的那个故事,那个著名的企业领袖为什么具有察言观色的能力,他知道一句话要找到一个最好的方式来说,表达一种态度的时候,能够找到最恰当的方式,原因是跟他早年所处的位置,年轻的时候从事的那种需要做的几乎万无一失的服务,那样一个生态位有关。

所以,格物致知你要往深处讲的话,那就是寻找自己的生态位。这个生态位我们讲不是泛泛的你找到一个位置就是一个生态位,是你在这个地方,在你所处的位置里头,你能找到资源,你能获取资源。

你的这种能力对这种资源感知能力,获取能力就会越来越发达,那些没有感知能力,没有获取能力的这个物种,他就不成立,或者是同样的物种在一个感知能力、获取能力很弱的情况下它就会被淘汰。所以这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就赋予了他的这样一种特定认知能力。

所以我们今天说要提高认知,不是简单的大量的涉猎知识,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去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应该说这些知识跟你好像是有关,其实根本没关系,跟你的生存没有关系。

我刚刚读了一篇文章,说为什么你不应该去读新闻?在这个时代,在新闻不停地形成了废的流,不停地喂养你,而且你只要吃,它就一定更多地喂养你。为什么这种东西会把你喂傻?因为它会把你置于一个非生态位当中,所谓生态位就是资源相对稀缺,你要获取资源是要特定能力的,如果你获取这个资源很容易,证明你不在生态位里头。

比如是你天天刷手机你获得的资源,别人刷手机也可以获得那些资源,这些东西不构成你的优势,它就不是一个生态位。生态位是有它你就能活下去,没有它你就活不下去,至少是活得很难受,逐渐丧失优势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今天格物致知的话,最重要的方法不是一个方法,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生死攸关之地。

如果你现在生活的一个位置不是生死攸关的,是一直混着,也还可以活下去的,那很危险,你这个物种是不太成立的,随时有可能这个生态位是由于某种漏洞你活在这个地方,随时有可能被取消。一旦取消这个生态位,由于你没有跟生态位有特定的认知强关联,所以在特定的生态位里头都不会有你的竞争空间。

我们还讲到的一把刀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刀锋,所有的刀摆在这儿,看上去差不多,但是,差别往往就是很少,很少那一点就是刀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无论是从体积还是重量,刀锋跟整把刀之间的比例是很低的,但是那个东西是很重要的。

我们今天好多人处于焦虑当中,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拥有一种比例很小但是很关键的能力,能够真正形成竞争优势的能力,自己活在一种非生态位里头,你就会形成一种自己内心是能隐隐感受到这种恐惧的。焦虑就是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这种焦虑对我们的身心伤害是非常大的。

我刚看到讲一个实验最早动物学家是如何发现动物的肠道蠕动,动物学家通过让猫吃进去东西,捕捉食物在肠道运行速度的那么一种化学药品。

这个科学家就能看到,准确的看到这个猫的蠕动。但是猫带比较舒缓的平常的状态下,它的蠕动是正常的,但是突然一下子出现一个响声,猫立即头一歪,抬起来,当它出现警觉状态的时候,动物学家发现肠道蠕动就立即停止了。

这是一个什么机制呢?就是动物当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人体是一种非常精致的,动物的身体,人体都是有一种非常精致的调节系统,一旦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就是说你作为一个生命体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这些消化、这些肠道的蠕动显得就不重要了。

通常的平常的生理功能立即就停止,为什么要讲到这个东西呢?我说焦虑是什么?焦虑是恐惧,是持续的无对象恐惧,这就有点像一个写字楼,或者一个住宅楼里头的消防警报器失灵的,时不时就响起来,或者一直这么响。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个消防警报器一直在响,这个楼你能住吗?如果我们的整个身心,类似于那个警戒系统,它出现问题失灵以后,一直是处于一种无对象的警报当中,本来没什么问题,或者说是有点小小的问题,一个小小的振动,可能谁抽烟,那个微微的有一点点热度增加,马上就拉响了警报的时候,那整个楼就没办法居住了。

我们的身体如果这个东西使你警戒系统失灵,或者是过度敏感以后,就会陷入持续的境界状态。这个持续的境界状态就不断地干扰我们正常的生理活动,你的生理整个系统以及器官就会发生病变,长期的这样一种反常的刺激就会导致病变,生理的、心理的,最后各种问题,从癌症到抑郁症都可能出现。

所以,这个认知有时候也是一种情绪,也是跟情绪有关的,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一个话题。我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

主持人:我们让吴老师再歇一会。不知道吴老师刚才讲的这些你记住了没有呢?希望通过刚刚吴老师讲的学而时习之把它运用到你的生活当中去。

我再重新说一下今天直播的主题,有些朋友可能是刚刚进来的,你正在看到的是得到订阅课程《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这门课程的主理人吴伯凡老师的直播。吴伯凡老师今天会通过三个概念来带你实现一个认知升级。

刚刚已经讲完了两个,一个是知行合一,一个是格物致知,最后一个部分吴老师会来跟你分享关于恐惧情绪对于认知的影响,以及你如何去克服这些问题。

今天这场直播只挑了三个非常重要的认知概念,但是学过我们专栏的人都知道,专栏里面有非常非常多这样的概念。我随便举两个例子,比如说吴老师讲过一个双环学习的概念,双环学习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很容易被自己所学的东西绑架,而且你越精通一样东西,你就越容易被这个东西所绑架。

举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像职业病,比如一个数据分析专家,他可能看任何问题都喜欢从数据的角度入手。一个程序员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会很直接,很简单粗暴。一个职业的辩手,很可能在聊天当中也很喜欢跟人抬杠之类的。我们知道这些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但是这个状态的问题出现在哪呢?其实这个问题就是陷入了单环学习的陷阱。

吴老师说,双环学习其实就是来帮你从原有的认知框架当中跳出来,从后脑勺观察自己,避免自己陷入固执、偏激、固步自封,甚至是中年油腻的状态。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你点击屏幕右下角进入到课程跟吴老师一起学习。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经常说认知升级,吴老师提出一个概念叫认知留级,这个概念很好理解,我们普通人理解就是你的认知水平停滞不前了。但是认知留级有没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

如果想弄清这个的话,首先要知道认知留级是什么,以及它的表现是什么,如果我已经出现了这个情况,我应该怎么样改变这个情况。你应该怎么样去做,这些吴老师在课程中都有讲过,推荐你到课程当中去学习。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事情的发展跟我们预想特别不一样。有时候你觉得某间是肯定能成,但结果就失败了,有些时候觉得这事肯定不行,但为什么有人就做成了?

其实这种判断的一个失误会给我们造成一些困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在于说我们对于事情的性质判断得不是特别清楚,吴老师对此提出了两个概念,他把事情分成两种。一种是钟型事件,一种是云形事件,相信你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刚才讲的都是吴老师在第一模块讲到的概念,而且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的课程全年有四个模块,吴老师会通过不断地敲打你的认知,带着你一步一步实现认知升级,所以强烈建议你现在就点击屏幕右下角头像订阅这门课程,进吴老师一起认知升级。

吴伯凡:我把前面那一部分再总结一下,特定的生态位决定了特定的认知。认知不是从外面灌输进来的,它是一个生存手段,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生态位里头,他需要这种手段,他就有一种认知能力。

蝙蝠的超声波感知的能力是与它的特定的生态位相关的,盲人的触觉和听觉特别敏感,是跟他的特定的生态位相关的。我们要拥有某种能够真正形成竞争力的,远比别人要高超的某种认知能力,就一定要让自己处在一种特定的生态位,泛泛的生态位不叫生态位,随时可以被替代。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从生态的角度来对管理的一个概念,竞争,有一个很简要的建议,所谓竞争就是生态位重叠。如果是两个生态位重叠,就会发生竞争,如果你的生态位跟别人的生态位不重叠,他就不发生竞争。蓝海战略其实讲的就是如何消除生态位的重叠,你找到特定的生态位,你培植特定的能力,那么你就根本不用去竞争。

这是对自身的生态位的一种担忧,所以我们平时认知焦虑的本质其实是生态位的焦虑,我们如何找,我们与其说是升级自己的认知,不如说是要更加精准地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这个生态位特点我们在课程里面已经详细地找到如何找到生态位,就是找到一个对你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那么一个位置。

只有在那样一个位置里头,你不这样你就生存不下去,那么就可能激活你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技能和认知能力。如果你的位置是一个泛泛的位置,那么你的认知能力也一定是泛泛的,你的学习方式也很可能是泛泛的。

当你觉得什么知识都觉得很重要,这也要学一点,那也要学一点,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整天在一种看似忙碌的状态当中去做各种知识的信息的闲逛搜,这都是一种落反生态位的行为。这对于我们的认知升级是非常不利的。

听过我的课的同学,大家可能觉得并不陌生,但是从我刚才的分享里头,大家也能感受到课程之外的另外一个角度。没有听过我课的同学,也能够从我刚才的这些头绪当中,我希望从这些头绪当中感受到我想在认知方法论里头想给大家传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和知识。

我们讲到第三个问题,就是恐惧与颤栗。这个颤栗是恐惧的表现形式,恐惧是一种心理活动,颤栗是影响到心理的,实际上他们是相关的,当你足够恐惧的时候,你就会颤栗。

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首先我们说恐惧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和我们所有的认知一样,它是一种生存恐惧。情绪跟认知一样,也是一种生存工具。

恐惧怎么是生态位工具呢?想想我们的祖先在毒蛇猛兽遍布的世界里,他要迅速获取威胁性的危险信息,并且获取信息之后在瞬间甚至是同时作出决策,让你的行为从认知到行为之间有一个直通车,像一个虫洞式的东西,直接从认知到感受到行动,这中间有一个中介就是情绪。

比如说当你在悬崖边上走,你就会觉得很恐惧,为什么?它是有实际作用的,如果没有这种恐惧,或者旁边有人说你站在这个地方是很危险的,待会是会掉下去的,粉身碎骨的,这个过程太慢了,或者说你听见了什么猛兽的一声吼叫,如果用推理的办法有什么叫声,慢慢的识别有可能是什么什么,是一种什么动物,这个动物油多大,它有可能把我吃了。这么慢的一个过程,也许我们的祖先里头有这样的人,但是他活不下来,他的基因就传不下来。

所以如果从一种信号迅速地变成一种行动,从一种认知变成一种行动,中间就是一个情绪。当你一听见老虎的吼叫,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和异动的时候,你立即血脉喷张,心跳加速,整个血液传导到你的四肢,这个过程知和行是一体的,情绪是能让知和行合一的一种机制。

但是人类的这样一种情绪,这样一种有用的机制,有时候有点像我们的阑尾,它曾经有用,但是后来已经没有用的时候,它还残留在那个地方。比如说你明明知道这个东西,你心里已经告诉你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不值得恐惧的,但是人类早期的记忆,他已经在基因层面上有这种记忆,小孩生下来就有恐惧。我们在课程里头讲到一个实验,小孩站在那边,妈妈在那边,中间有一个坑,上面有玻璃,妈妈叫小孩过来,小孩不敢过来,他怕,他看见下面是一个坑就不敢过来。这就证明恐惧是在基因层面上已经有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站在一个高楼上,有很结实的栏杆,你手扶着,紧抓着栏杆,你都特别害怕会掉下去。这种恐高症,我们在课程里头提到的在张家界天门山的玻璃栈道,那个是玻璃钢做的栈道,跟钢一样的韧度和强度,但是你走在上头你就会特别害怕,很多人包括一些很有知识的人,而且是越有知识的人往往越是这样,就在上头爬,生怕这个玻璃碎了。这种东西就叫认知冗余,是一种没有用的残留物,在我们的头脑当中,它在干扰我们的行动。

由此,我们就发现认知跟情绪之间其实是不对等的。本来我们获得了一个认知,我们就知道去干什么,但是,由于情绪存在,情绪是具有一票否决的这样一种能力,不管你的认知有千万条理由,但是情绪一发言,这个认知立即就退缩了。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讲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很宽的一块木板放在地上,你可以在上面跑步,可以百米冲刺,肯定没有问题,你脚绝对不会碰到地面。但是我要把这块木板放在两座楼之间,虽然你的理智知道不可能掉下去,但是你就是不敢迈出一步,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情绪具有一票否决的能力。我们的理智在面对它的时候根本是无力的。

某种程度上,书法就是一个打印过程,但是背后的他能打印成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为什么你不能打印出来他那个样子?很简单,你的程序,在此之前你写的软件,你写的程序跟他不一样,你软件的陈设跟他不一样,这叫业。

佛教讲叫业力管理,练习其实是一个业力管理,业就是不断地积累业已形成的一种东西。万般带不走,唯有业谁深,这个业就是行的过程不断地累积成为知的过程。

而知又回馈,云端的东西又变成终端,反反复复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形成的那样一个软件,或者是一种算法。我们这个算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从外在谁给你装一个这样的软件。

我们上一部分讲的知行合一,现在再讲格物致知,这也是一个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如果你念过一点中国哲学的话,你就会发现,这里头有好多好多的解释,每个人的解释都不一样。

通行的解释就是物是杂乱的,是各种各样的材料,就像一堆书放在那,你一个图书馆就要用各种各样的编目把这些书都收进来,这样它才是可用的。如果没有编目,这一堆书就叫旧书仓库。

所以我们有时候学习的时候,容易形成一个误区,就是不断地收集各种东西,尤其是拿着手机刷手机的时候,这也有用,那也有用,这也存储一下,那也存储一下。

简单地说,没有自己的格,哪一个一个的格子,把这些物放在这个格子里头,那些书没有放进相应的书架里头?所以格物,要先有格,然后再有物,有材料,把它编目整理,才形成格物致知。

这是一种通行的关于格物致知的解释。当然还有一种解释,说格本身就是实践,就是博弈,格斗。格斗就是一种博弈,快速博弈,快速争斗的一个过程,跟物之间进行快速的博弈。我们在课里讲的,不仅要侦查,而且要火力侦查,超越你简单的观察,不管你有多细致,你不跟他进行直接的博弈,不能够进行直接碰撞的话,你是不知道它里头真正的秘密是什么,你侦查了半天,打起仗来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地堡你没有发现。原因是你只是观察,所以,真正有用的侦查往往是火力侦查。

这个火力侦查就是我们说的格物,跟外界之间不断地博弈,也是一个刻意练习的问题。所谓练习,其实就跟目标、跟外界、跟他人之间进行反复地博弈以后不断地去除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

管理的定义就是去掉一切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就像米开朗基罗说的,雕塑是什么?雕塑就是去掉一块大理石上不属于大卫的那些出来,大卫有出来了。

但是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过程,为什么米开朗基罗拿一个凿子,一锤子上去,石头就往下掉,当时他的仆人看到的时候,说好可惜,这么一块大理石就掉了,真担心被他给毁了,一会儿一个雏形就出来了,然后更细地琢和磨,这两者都要有。

中国古代讲琢磨,如琢如磨,琢是比较粗放的成形的,磨是比较细致的打磨,琢和磨两者都需要。我们今天说琢磨一个什么事情,都忘了琢和磨是不一样的,通过琢磨,最后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

我们的认知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你是一个跟对象之间、跟目标之间的反复的接触、正面的接触、互动式的这样一种接触以后,去掉自己不该有的那些东西,这个真知就出来了。格物致知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要跟大家讲这样一个概念呢?我们今天都在讲终身学习,都在讲如何让自己快速地升级,但是,真正的升级一定是正在实际的格物当中完成的。

前不久我们在讲生态位认知,真知就是在生态位形成的,蝙蝠在几千年之前就能使用超声波准确确定捕猎对象的位置,我们人为什么没有?因为人所处的生态位跟蝙蝠处的生态位不一样。

蝙蝠在昏暗甚至完全黑暗的洞穴里头,一个洞穴里几万只蝙蝠,这种情况下,既要知道捕食对象的准确位置,同时你飞的时候还不要撞着同伴。在那种情况下,那种认知达到对于外物距离的认知,由于特定的生态位,它就获得了这样一种利用超声波定位的能力。

而蛇能感受红外线,还有弱者他能对某些不利的信息的那种敏感,甚至是我们经常的各种灾难,灾情报道中的洪水、地震要来的时候,那些小动物能够提前知道,而人没有这种能力。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知道这个灾难要发生,而人不知道,原因就是人有很多其他的认知能力,足以在他的生活当中应付各种各样的难题。

但是对于这种低频的灾难,这种低频的事件,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生态位里头,他没有挑战,它出现的频率太低,所以这个认知能力就不可能出现。

所以生态位决定认知,也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的那个故事,那个著名的企业领袖为什么具有察言观色的能力,他知道一句话要找到一个最好的方式来说,表达一种态度的时候,能够找到最恰当的方式,原因是跟他早年所处的位置,年轻的时候从事的那种需要做的几乎万无一失的服务,那样一个生态位有关。

所以,格物致知你要往深处讲的话,那就是寻找自己的生态位。这个生态位我们讲不是泛泛的你找到一个位置就是一个生态位,是你在这个地方,在你所处的位置里头,你能找到资源,你能获取资源。

所以我们今天说要提高认知,不是简单的大量的涉猎知识,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去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应该说这些知识跟你好像是有关,其实根本没关系,跟你的生存没有关系。

我刚刚读了一篇文章,说为什么你不应该去读新闻?在这个时代,在新闻不停地形成了废的流,不停地喂养你,而且你只要吃,它就一定更多地喂养你。为什么这种东西会把你喂傻?因为它会把你置于一个非生态位当中,所谓生态位就是资源相对稀缺,你要获取资源是要特定能力的,如果你获取这个资源很容易,证明你不在生态位里头。

比如是你天天刷手机你获得的资源,别人刷手机也可以获得那些资源,这些东西不构成你的优势,它就不是一个生态位。生态位是有它你就能活下去,没有它你就活不下去,至少是活得很难受,逐渐丧失优势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今天格物致知的话,最重要的方法不是一个方法,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生死攸关之地。

如果你现在生活的一个位置不是生死攸关的,是一直混着,也还可以活下去的,那很危险,你这个物种是不太成立的,随时有可能这个生态位是由于某种漏洞你活在这个地方,随时有可能被取消。一旦取消这个生态位,由于你没有跟生态位有特定的认知强关联,所以在特定的生态位里头都不会有你的竞争空间。

我们还讲到的一把刀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刀锋,所有的刀摆在这儿,看上去差不多,但是,差别往往就是很少,很少那一点就是刀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无论是从体积还是重量,刀锋跟整把刀之间的比例是很低的,但是那个东西是很重要的。

我们今天好多人处于焦虑当中,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拥有一种比例很小但是很关键的能力,能够真正形成竞争优势的能力,自己活在一种非生态位里头,你就会形成一种自己内心是能隐隐感受到这种恐惧的。焦虑就是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这种焦虑对我们的身心伤害是非常大的。

我刚看到讲一个实验最早动物学家是如何发现动物的肠道蠕动,动物学家通过让猫吃进去东西,捕捉食物在肠道运行速度的那么一种化学药品。

这个科学家就能看到,准确的看到这个猫的蠕动。但是猫带比较舒缓的平常的状态下,它的蠕动是正常的,但是突然一下子出现一个响声,猫立即头一歪,抬起来,当它出现警觉状态的时候,动物学家发现肠道蠕动就立即停止了。

这是一个什么机制呢?就是动物当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人体是一种非常精致的,动物的身体,人体都是有一种非常精致的调节系统,一旦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就是说你作为一个生命体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这些消化、这些肠道的蠕动显得就不重要了。

通常的平常的生理功能立即就停止,为什么要讲到这个东西呢?我说焦虑是什么?焦虑是恐惧,是持续的无对象恐惧,这就有点像一个写字楼,或者一个住宅楼里头的消防警报器失灵的,时不时就响起来,或者一直这么响。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个消防警报器一直在响,这个楼你能住吗?如果我们的整个身心,类似于那个警戒系统,它出现问题失灵以后,一直是处于一种无对象的警报当中,本来没什么问题,或者说是有点小小的问题,一个小小的振动,可能谁抽烟,那个微微的有一点点热度增加,马上就拉响了警报的时候,那整个楼就没办法居住了。

我们的身体如果这个东西使你警戒系统失灵,或者是过度敏感以后,就会陷入持续的境界状态。这个持续的境界状态就不断地干扰我们正常的生理活动,你的生理整个系统以及器官就会发生病变,长期的这样一种反常的刺激就会导致病变,生理的、心理的,最后各种问题,从癌症到抑郁症都可能出现。

所以,这个认知有时候也是一种情绪,也是跟情绪有关的,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一个话题。我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




举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像职业病,比如一个数据分析专家,他可能看任何问题都喜欢从数据的角度入手。一个程序员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会很直接,很简单粗暴。一个职业的辩手,很可能在聊天当中也很喜欢跟人抬杠之类的。我们知道这些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但是这个状态的问题出现在哪呢?其实这个问题就是陷入了单环学习的陷阱。

吴老师说,双环学习其实就是来帮你从原有的认知框架当中跳出来,从后脑勺观察自己,避免自己陷入固执、偏激、固步自封,甚至是中年油腻的状态。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你点击屏幕右下角进入到课程跟吴老师一起学习。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经常说认知升级,吴老师提出一个概念叫认知留级,这个概念很好理解,我们普通人理解就是你的认知水平停滞不前了。但是认知留级有没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

如果想弄清这个的话,首先要知道认知留级是什么,以及它的表现是什么,如果我已经出现了这个情况,我应该怎么样改变这个情况。你应该怎么样去做,这些吴老师在课程中都有讲过,推荐你到课程当中去学习。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事情的发展跟我们预想特别不一样。有时候你觉得某间是肯定能成,但结果就失败了,有些时候觉得这事肯定不行,但为什么有人就做成了?

其实这种判断的一个失误会给我们造成一些困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问题在于说我们对于事情的性质判断得不是特别清楚,吴老师对此提出了两个概念,他把事情分成两种。一种是钟型事件,一种是云形事件,相信你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刚才讲的都是吴老师在第一模块讲到的概念,而且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的课程全年有四个模块,吴老师会通过不断地敲打你的认知,带着你一步一步实现认知升级,所以强烈建议你现在就点击屏幕右下角头像订阅这门课程,进吴老师一起认知升级。

吴伯凡:我把前面那一部分再总结一下,特定的生态位决定了特定的认知。认知不是从外面灌输进来的,它是一个生存手段,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生态位里头,他需要这种手段,他就有一种认知能力。

蝙蝠的超声波感知的能力是与它的特定的生态位相关的,盲人的触觉和听觉特别敏感,是跟他的特定的生态位相关的。我们要拥有某种能够真正形成竞争力的,远比别人要高超的某种认知能力,就一定要让自己处在一种特定的生态位,泛泛的生态位不叫生态位,随时可以被替代。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从生态的角度来对管理的一个概念,竞争,有一个很简要的建议,所谓竞争就是生态位重叠。如果是两个生态位重叠,就会发生竞争,如果你的生态位跟别人的生态位不重叠,他就不发生竞争。蓝海战略其实讲的就是如何消除生态位的重叠,你找到特定的生态位,你培植特定的能力,那么你就根本不用去竞争。

这是对自身的生态位的一种担忧,所以我们平时认知焦虑的本质其实是生态位的焦虑,我们如何找,我们与其说是升级自己的认知,不如说是要更加精准地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这个生态位特点我们在课程里面已经详细地找到如何找到生态位,就是找到一个对你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那么一个位置。

只有在那样一个位置里头,你不这样你就生存不下去,那么就可能激活你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技能和认知能力。如果你的位置是一个泛泛的位置,那么你的认知能力也一定是泛泛的,你的学习方式也很可能是泛泛的。

当你觉得什么知识都觉得很重要,这也要学一点,那也要学一点,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整天在一种看似忙碌的状态当中去做各种知识的信息的闲逛搜,这都是一种落反生态位的行为。这对于我们的认知升级是非常不利的。

听过我的课的同学,大家可能觉得并不陌生,但是从我刚才的分享里头,大家也能感受到课程之外的另外一个角度。没有听过我课的同学,也能够从我刚才的这些头绪当中,我希望从这些头绪当中感受到我想在认知方法论里头想给大家传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和知识。

我们讲到第三个问题,就是恐惧与颤栗。这个颤栗是恐惧的表现形式,恐惧是一种心理活动,颤栗是影响到心理的,实际上他们是相关的,当你足够恐惧的时候,你就会颤栗。

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首先我们说恐惧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和我们所有的认知一样,它是一种生存恐惧。情绪跟认知一样,也是一种生存工具。

恐惧怎么是生态位工具呢?想想我们的祖先在毒蛇猛兽遍布的世界里,他要迅速获取威胁性的危险信息,并且获取信息之后在瞬间甚至是同时作出决策,让你的行为从认知到行为之间有一个直通车,像一个虫洞式的东西,直接从认知到感受到行动,这中间有一个中介就是情绪。

比如说当你在悬崖边上走,你就会觉得很恐惧,为什么?它是有实际作用的,如果没有这种恐惧,或者旁边有人说你站在这个地方是很危险的,待会是会掉下去的,粉身碎骨的,这个过程太慢了,或者说你听见了什么猛兽的一声吼叫,如果用推理的办法有什么叫声,慢慢的识别有可能是什么什么,是一种什么动物,这个动物油多大,它有可能把我吃了。这么慢的一个过程,也许我们的祖先里头有这样的人,但是他活不下来,他的基因就传不下来。

所以如果从一种信号迅速地变成一种行动,从一种认知变成一种行动,中间就是一个情绪。当你一听见老虎的吼叫,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和异动的时候,你立即血脉喷张,心跳加速,整个血液传导到你的四肢,这个过程知和行是一体的,情绪是能让知和行合一的一种机制。

但是人类的这样一种情绪,这样一种有用的机制,有时候有点像我们的阑尾,它曾经有用,但是后来已经没有用的时候,它还残留在那个地方。比如说你明明知道这个东西,你心里已经告诉你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不值得恐惧的,但是人类早期的记忆,他已经在基因层面上有这种记忆,小孩生下来就有恐惧。我们在课程里头讲到一个实验,小孩站在那边,妈妈在那边,中间有一个坑,上面有玻璃,妈妈叫小孩过来,小孩不敢过来,他怕,他看见下面是一个坑就不敢过来。这就证明恐惧是在基因层面上已经有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站在一个高楼上,有很结实的栏杆,你手扶着,紧抓着栏杆,你都特别害怕会掉下去。这种恐高症,我们在课程里头提到的在张家界天门山的玻璃栈道,那个是玻璃钢做的栈道,跟钢一样的韧度和强度,但是你走在上头你就会特别害怕,很多人包括一些很有知识的人,而且是越有知识的人往往越是这样,就在上头爬,生怕这个玻璃碎了。这种东西就叫认知冗余,是一种没有用的残留物,在我们的头脑当中,它在干扰我们的行动。

由此,我们就发现认知跟情绪之间其实是不对等的。本来我们获得了一个认知,我们就知道去干什么,但是,由于情绪存在,情绪是具有一票否决的这样一种能力,不管你的认知有千万条理由,但是情绪一发言,这个认知立即就退缩了。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讲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很宽的一块木板放在地上,你可以在上面跑步,可以百米冲刺,肯定没有问题,你脚绝对不会碰到地面。但是我要把这块木板放在两座楼之间,虽然你的理智知道不可能掉下去,但是你就是不敢迈出一步,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情绪具有一票否决的能力。我们的理智在面对它的时候根本是无力的。

苏格兰哲学家休谟有一句名言已经被认知科学很详实地证明了一句话,理智永远是情绪的奴隶。所以,我们讲认知方法论,我们知道它重要,但是一个工具,不管它有多重要,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它的边界,我们使用一个工具我们知道它能干什么,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它不能干什么。

好多人有了一个工具以后,他容易对它有过多的期待,让它去干超出它能力和功能边界的那些事情,那是没用的。有些时候我们常常会被一种工具、被一种方法所绑定,这就是查理芒格经常说的一种人,手里拿着一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由于自己工具箱里的工具很少,所以这个很少的工具导致他对世界进行简化,以为什么都是可以用少得可怜的甚至是只有唯一的这个工具去处理一些事情。但是他是处理不了的,钉锤能做的事情也不少,除了钉钉子之外,还可以把一个东西敲碎,当然也可以作为凶器。不管有多少功能,它的功能还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在讲认知的时候,一方面要知道认知的功能,它的效用是什么。但是,在好多时候要意识到它的有限性在哪,它的局限在哪,它的边界在哪,智慧在很多时候就是划界的智慧,就是边界的智慧。很多有智慧的人和没智慧的人最大的差别,就是知道知识的边界在哪。

为什么有些人叫有学问的无知?一个法国哲学家写过一本书,叫有学问的无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碰到一些书呆子,还有一些我们认为比较二的人,他们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边界缺乏认识,你也不能说他没有能力,

但是他滥用自己的能力,或者说不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就去处理很多他已有的这个能力完全不能应对的事情。尤其是我们还有一个边界,哪怕你具备了很多很多的认知,但是你的情绪这个你认知的天敌,理智的天敌,它会干扰你,甚至会把你一票否决,使你完全处于无能的状态。

所以这个恐惧作为一种认知残余,它随时有可能滥用,自身会滥用,有些时候一些恐惧都是不必要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它的边界,它时时来干扰你。用王阳明的话来说,叫心中贼,心里头藏了很多贼,来干扰你的认知和行为。所以你就要学会怎么办?你要治理你的认知,你要让你的认知世界天下太平,不要有那么多反贼,不要有那些暗藏的破坏性的力量,来干扰你的行为,破坏你的行为。这是恐惧跟认知之间的一个关系。

当然,恐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跟认知还有一层关系,就是有些时候恐惧到极致的,你一直在恐惧一个东西,但是恐惧到极点的时候,你真的是触到了那个东西,发现并不值得恐惧的时候,一下子你的认知就强大了。因为它给除掉了。

有一部电影里有一个例子,有一个人一直处在恐惧当中,有一个岁数不大的人遇到考试都要烧香拜佛,做各种各样的祈祷,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后来当他发现自己所有这些恐惧、所有这些窝囊的努力都不管用的时候,他面对找不到工作这样一种羞辱的时候,他跳楼,从三楼上跳楼,结果显然是摔不死,腿给摔断了。这个时候他突然这种极度的恐惧、颤栗当中,他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死了,也没什么。

这种恐惧突然消失以后,佛教讲这种状态叫心生大欢喜,心生大无畏,这种大无畏的状态,认知就变得很强健了,就没有东西来干扰你,没有心中贼给你捣乱了,这个时候,你的认知就一下子获得了一个明显的提升。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跟大家分享恐惧与颤栗,它还是一个认知方法论的话题。

主持人:到现在为止,咱们今天的直播内容就已经讲完了,我能感觉到其实吴老师很不想结束,让我们一块期待吴老师下次再来直播吧。

刚才吴老师提到的这些我相信你肯定也意犹未尽,你随时都可以来专栏里面看,比如像吴老师刚刚讲到的悬崖实验、企业家的例子,王阳明农场悟道的例子,还有恐惧的电影,专栏里面都有讲到,如果你感兴趣的话,现在都可以点击屏幕右下角,进入课程去学习,真正地体会这些案例。

最后既然你意犹未尽,就请允许我推荐一下这门课程。首先我推荐的第一个理由,这门课可以提供给你一个高手理解世界的方法,他们是怎么做事。

吴老师经常提到一句话,我们对自己看不见是看不见的,如果你的段位没有大家高手层次的话,你很难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那个高度。

因为你不理解这个事是怎么回事,你不知道问题的关键出在哪,所以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认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高手带你一步一步地去走。

所以这门课就是这样一门课程,给你提供高手的思维方式,所以我建议你现在就点击屏幕右下角来学习这门课程。

最后还是非常非常推荐你订阅这门课程,如果你觉得今天的直播对你来说有所收获的话,那你现在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因为这个全年的课程当中一年200节课一定会让你更大的收获。

如果你已经是课程的同学,相信你心里肯定也有一个人你希望他能够跟你一起进步,你也可以去天猫搜索罗辑思维的店铺,然后去买一个这门课程的兑换码送给他。

如果你已经是课程的同学,相信你心里肯定也有一个人你希望他能够跟你一起进步,你也可以去天猫搜索罗辑思维的店铺,然后去买一个这门课程的兑换码送给他。

吴伯凡:大家再见!其实我们是天天见,周末还有一些彩蛋和礼包,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什么问题可以不断地在后面留言。

我周末的互动都是从大家的留言、从大家的提问当中生成的,我特别感谢大家的那些提问,让我想到了我没想到的东西,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感谢大家捧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60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42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87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0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30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2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0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65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9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8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2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36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28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三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呢?分别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和恐惧与颤栗。其实这三个概念,尤其是前两个,可能很多人都很熟,但是...
    专注执行阅读 278评论 0 0
  • 富翁们的生活是怎样的?香车宝马,纸醉金迷? 托马斯·J·斯坦利的《邻家的百万富翁:美国富翁的惊人秘密 》让我看到了...
    纪秋一直很幸运阅读 775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