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草房子》一直是心底一个梦,柔柔的,像是风吹过芦苇杆划在脸上的感觉。它并不是全程喜悦欢欣的赞歌,也不纯粹是天真烂漫的纯真。《草房子》里有故事,故事中有生死,有悲欢,有人生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可是在作者的叙述中,就多了一丝让人平静接受的可能,多了一些从不绝望的生机。
《草房子》中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故事都有每个故事的温度。杜小康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特殊一年四季的在他外表上凸显着。油麻地是个小地方,孩子们身上带着泥土气,在河边、地里追逐打闹。连校长的公子桑桑也没能跳出这个地方的氛围。桑桑在看到清秀的纸月时第一次注意到了自己的外表“没有穿鞋,两只光脚脏兮兮的;裤子被胯骨勉强地挂住,一只裤管耷拉在脚面,而另一只裤管却卷到了膝盖以上;褂子因与人打架,缺了钮扣,而两只小口袋,有一只也被人撕下了,还有一点点连着。”杜小康却从来不会因为外表在别人面前露怯。他面色白净,“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能很清楚地与油麻地的孩子们区别开来,象一簸箕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家境富裕的杜小康每个季节都有应季的衣裳,因为可以随意的根据天气来更换衣裳,杜小康身上也没有油麻地其他小孩子一身的汗酸味,而有一种清洁的气味。
外在的优越给杜小康带来了一层光环,家境的优越更是给杜小康带来了尊严、威望以及别人学也学不来的洒脱和清高。杜小康家那象征着富裕的红门把杜小康和油麻地其他的小孩子们隔开了很远,谁也没想到有一天突然这些优越就会消失。在一个秋季,杜小康突然终止了学业,家里的钱全用去还债,陪父亲去各地看病,暮色中躲在红门背后听曾经的小伙伴们做游戏的喊杀声,直到最后一个人的脚步也消失在巷子中,才从红门中出来,在月色的映照下捡起刚才伙伴们游戏结束后遗留的木棍。在那一段漫长的时光是,杜小康以为自己已经承受了生活最大的挫折里,没想到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接连不断的赶来。芦苇荡、孤独、雷雨天、寻鸭、破产,父子俩的心血一次又一次在一夜之间被打散。杜小康终于回到了油麻地。红门被追债的人拆走了,这个油麻地最富裕的象征不存在了,杜小康所有优越的来源都消失殆尽,但一种新的力量和支撑在杜小康的心中已经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