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阅读《平凡的世界》是我上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阅读就被书中的孙少安孙少平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
家里书柜有册《平凡的世界》,厚厚的一大本,字体非常小,阅读起来非常难受。所以趁活动时又买一套三册的《平凡的世界》。
直至这次阅读才知道作者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92年因病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哎,天嫉英才,很痛惜。
第一次阅读仅限于少安少平兄弟俩的故事及他们一家人的贫苦命运而已。
这次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当时的社会情况——文化大革命带来无以伦比的伤痛。
第一部内容,400多页,我花了十三天时间才看完。现在说说阅读后的感想吧。
孙少安,十三岁就跟父亲孙玉厚一起撑起养活一家老小的重担。这个聪明又勤劳的穷苦人家之子,身上流淌着一股强劲的傲气。在小学毕业后,父亲实在供不起他上学,在他不得不离开学校时要求父亲让他去参加升学考试。他说进考场给村里村外的人证明:不上中学,不是因为考不上。看到这我热泪盈眶,被少安那穷苦人家的孩子身上才有的那种傲气感动到了。结果,在全县几千人考生中,他名列第三名被录取了。
可又能怎么样呢?在一家人都食不果腹的贫穷日子里,读书便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少安心里有打算,他绝不会让他的弟弟孙少平和妹妹孙兰香像他一样,无论如何都会支撑弟弟妹妹把书念完。
凭借他的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十八岁那年一队队员推选他为队长。从此他专为家里和队里的事奔波着。可他面对爱情却是胆怯的,不,应该说,他不能让心爱的人跟着他受苦。当心爱的田润叶写信跟他表白时,少安既欢喜又恐慌,他知道他很爱这个跟他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可爱人儿,他也知道他与心爱的田润叶身份地位悬殊太大。想到这些少安瞬间的幸福感坍塌,尽管心中贱受煎熬,但还是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情感,选择退却。
幸运的是,上天赐给他一个善良体贴的好老婆贺秀莲,他二妈的一个远房亲戚。不但不要彩礼钱,还勤劳聪慧,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不要彩礼钱,对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人来说,就是天下掉馅饼的事。少安有福气遇到了实实在在的馅饼,不然都有可能打一辈子光棍。
当了丈夫又当了父亲后,正值文化大革命落幕了,少安寻思自己这么拼命劳动却连家人的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归根到底在于土地没有包产责任的问题,他想把他领导的一队生产队进行包产责任制,但这却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险些遇牢狱之灾。
而他的弟弟,少平,比他好很多。至少在他的拥护下,他可以去读初中、高中。虽然在学校每天只吃黑馍馍,但他的精神生活却是饱满的。也经历了一次青春期的“失恋”,使他越发的成熟稳轫。他胸怀大爱、对人和善,是个积极上进有抱负又有主见的年轻人。
在那个不是读书好就能上大学的年代,高中毕业后,城市学生就下乡劳动,农村学生就回村劳动。少平读完高中就回乡劳动。他也能像他哥哥一样挑起这个担子,但他只是苦于整天的劳动赚工分,没有时间读书。后来,沾了村主任田福堂之子田润生的福气,在村新成立的中学教书。少平很喜欢这个工作,因为这样他就有时间读书了。
现在说说田润叶吧。润叶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教师。但却是不幸的。少安不敢接收她的感情,不情愿地嫁给李向前。这样,她俩的悲剧就正式拉开了。新婚不久,润叶通过同学帮忙选择调离工作,新婚夫妻从此两地分居。其实,也不存在分居不分居的,因为他俩根本就没有夫妻之实,不见面避免些尴尬。
在这动荡的,反右派的年代里,好人遭殃,坏人得逞。这些贫穷子弟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敬请期待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