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阁的读书群里,大家聊起了作者。有人说三毛悲观,于是讨论了起来。
可能我总喜欢想为什么吧。。 如果说她是活在幻想里,而内心深处是悲观,那她长期在海外漂,与家人朋友保持友好又不长期深入的关系,好像也说得通…… 因为她也有所担心,所以想让一切美好的印象,止于美好。
后来又进行到其他的作者和作品,大家和品位。喜欢这样理性而克制的表达与交流。
而芥末堆的读书群里,几个人聊游戏与教育的关系,还有附带的相关资料分享和请教。后来只剩两个人流于形式的字面争辩,A说B逻辑不通,B说A理解错了,自己想的就是对的。成为了口水战场。
是的,人的观点总不会相同,所以总要有争论。如果能理性地争辩,这很棒,我也很喜欢~ 我想,更侧重理解字面背后的意思 而不执着于表达方式和载体本身,甚至不执著于对方的怎么定义一个名词,只是去试着了解彼此,表达思考,而不是为了对方说什么话而争锋相对,这样可能会更高效有营养,大家都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和理解彼此想说的吧?又何必一定要说服对方,或者分出个对错?在语言上争个上风,不如在知识与思考水平和个人价值层面一较高低。
也许这就是关注知识、提升和深度学习本身的人,同行业的从业者之间,或者说与企业家、甚至商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吧。是成长背景/阅历和心理年龄的差别,也是心胸和智慧的差别。
能沉下心来理性思考,并且心平气和地准确表达,观点中少些个人偏见,反驳时、用词中不带负面情绪,就是最高雅的交流,这样的人是我会欣赏的最有智慧的绅士。
嗯。爱美之人人皆有之,我这样的森系伪文青也爱思想上的优雅和人生相关的智慧。朝这个方向努力~ING...
读完简书作者周末里的《跑步久了,会发生哪些变化?》,也有所触动。在考虑买手环的同时,更坚定地在之后的日常规划里要加上运动了。
作者跑步三年,对自己有如下三点观察:
1、可能不知道自己身体有多好,但略有不妥却能清晰感知。
通俗地说,跑惯了,便开始懂点身体。更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到个人的意志和情绪,其实是受身体状态影响的。
2、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其实是多个好习惯的支撑。
行为模式的转变,其实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点在我养成跑步习惯后深刻体会到。
从跑步,到有意识地注意饮食和睡眠,到慢慢发现无氧练习的重要性(并不是为了更强壮,而是一种身体平衡发展的需求);
从刷剧和打游戏,到慢慢减少娱乐时间,到愈发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
当养成跑步习惯后,之前的拖延、不主动学习、不愿意挑战等等负面情绪都会逐渐离你而去,那个更好的自己会离你愈发的近。
3、转变的不仅是个人,还有自己的生活圈。
通过养成跑步的习惯,渐渐对自我生活有了一定的掌控,而生活亦正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进化。
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