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视野,一个不错的视野。
全局视野是相对局部视野来说的,可以说是一个上帝的视角,能够把握事物的全盘。事物脉络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像是游戏里的地图。每本书都有一个目录,这个目录其实就是框架,也是该书的地图。局部和全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运用全局视野时,可以消除部分恐惧,产生较强的控制全局的感觉。全局视野有助于我们探明前进的方向,制定策略,让我们有更大的把握达成目标。
当我们制定日常安排表时,一天24小时就是一个全局因素,任你如何规划,所有项目加起来的时间必然是24小时;当我们看一本书时,通常都能做到浏览目录以此来达成心中有数,俗话说有个谱,便于阅读时像是脑海里有个指南针,不会因为局部的美丽或困扰而丢了方向,或许这个章节的不解之处,正是后文会有提及到,有了全局思想,便少了这些纠结,提高阅读效率;当我们启动一个项目前,肯定会写策划书,写尽可能详尽的策划书,包括项目的各个要素,这其实也是在确定一个尽可能全面的全局,有了这些准备,才有把握启动项目,才有完成项目的信心,如果仅是有了一个好点子,便急于启动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问题和困扰便会出现,项目夭折的可能性非常大。
小项目,小课题也有全局结构,这其实也很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虽然人们思考时是一个个点,分散得很,但是接收外界的信息时,却钟爱系统性强且富有逻辑的知识。系统,也是全局已知的一部分。不是经常有人说,经过系统地培训,某某掌握了哪项技能。如果只是零零散散地学习技能,肯定是有一点学一点,知识点没有联系,这就很难记忆,同时也很难将技能连贯地使用。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你可以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其实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全局的人生。自己设定自己的全局人生,这是一种气魄,这也代表着奋斗的方向。
谁能知道未来社会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外部环境很难改变,而且因素甚多,但是自己的内心可以改变,自己可以活成自己设定的模样。用全局的视野,站在25岁的节点往回看,认真描述自己的人生路线图,问问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付出那些努力,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人活着是为了幸福,无论是技能提升,升职加薪,娶妻生子,凡事经历的种种,都是为求每天的快乐,达成理想不是目标,幸福才是,理想是幸福的载体,所以根据这个幸福心法,我们是有可能描绘人生的全景图;站在25岁这节点后,不妨再往前挪挪,来到30岁、40岁……直到尘归尘,土归土。
这算是给自己人生的一个全局性洗礼,当然这个设定也会随时间慢慢完善,甚至来个180度改变,但没事,外部环境的改变,要求我们的内心要有机配合,因为我们追求的就是幸福,不要太固执,固执便会消弱幸福感。
《哈佛幸福课》教给我们,做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我们在完成目标时会感到由衷的快乐,但是我们在追逐的路上也要开心,开心打怪,开心通关,开心登顶,岂不快哉!
人生逍遥自在,一眼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