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44天我终于拿到驾照了。
这次所有科目都是一次通过,相比较2015年的经历,算进步了。
第一次练车通过一个同学报名,对教练、教练车、练车场地、学费等信息没有任何了解。开始得很草率,这样草率的行为是基于对同学的盲目信任,也是自己思想上的懒惰和无知。
很明显,这样做的弊端马上显现。
首先,练车场地距离我很远。单边就有约两小时的车程。每次在路上练车要花很多时间。
其次,教练虽然说不会额外收费,但是整个行业积重难返。不额外收费很难做到。
然而那时的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天真地以为教练真不收费了,也没有给他买过一瓶水,请吃一顿饭什么的。
我的这次驾考经历很不愉快,教练曾说我这样在社会上会吃亏,那时的我认为他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可是我明明在他这里也有吃亏啊。
只是那时的我不知道怎么去争辩,怎么保护自己。
练车的经历并不愉快,我的科目二连续考了四次都没过,最后一次机会我实在没有勇气去考试了,那个车越考越没底。而且每次都是自己约考,自己去考场。那种烦躁和无助让我很讨厌这种考试,我也几乎不和他联系了。
每次考试都在考验我的心理素质,而我每次都没有通过测试。对考试的恐惧甚至成了我心底的一个噩梦,我不敢提起它,也不敢多去尝试。
直到今年初,我把取得驾照作为年度目标,后面还是父母支持我去参加了驾照的重新学习和考试。
第二次练车,或许是因为过去两年的历练,我在心态上都有了进步,对人情世故也多了几分了解,学习的态度也端正了许多,从主观上分析,算是我成长了。
从客观上分析,驾校是我自己对比挑选的,而且在第一次练车的基础上,我在最开始拒绝了一个教练,只是因为他给我的感觉很像第一个教练。即便我去看了场地,即便它距离家只有三公里左右,我也没有去。
相对的,我选择了一个新成立的网络平台驾校,由于新成立,他们对教练的考核都建立在学员的评价上,而且学员对教练不满意还可以换教练。他们的管理也趋向于科学管理,学费相对便宜。练车场地较近。
后来的学车经历说明这次选择是明智的。
考试的模拟都参加了,考前熟悉场地很有必要。
我也答应坐教练的车去考场,虽然会给教练100元的往返车费,去教练指定考场考试。尽管心里明白其中或许会有些猫腻。只要是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这样做能够帮助我达成目标,多花点钱又有什么关系?也算是互惠互利。
这次考驾照,带过我的教练都夸我聪明,心理素质好,学得快,在这样的鼓励和认可下,我也学得不错,每一科都是一次通过考试。
从考完到现在,驾驶证已经拿在手里了,我也反复看了不下十次,依然有些不相信自己是怎么通过考试,拿到驾照的。
但实际上我就是做到了,而且在考试时表现挺不错的,至少心态什么的都很好。虽然心里还多少有些紧张。
比我想象的要能干一些,也恭喜你终于拿到驾驶证了。接下来就该去做你想做的事了,年初立下的目标,是应该一个一个去实现了。
在驾驶证考试场地,我看见很多人都会紧张,包括我自己。
考科目二时,第一次上车考试时,踩离合的左脚一直都在哆嗦。第一次机会就直接挂掉了,在利用第二次机会时,我告诉自己,这就是一个小小的考试,按照我平时练习的熟练度和准确度,通过考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平复好心情后,我重新出发,成功地通过了考试。
通过科目二的考试,相当于在某种程度上让我增强了对自己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认可。这其实也是成长的一个过程吧。
科目三考试,同一辆车上的另外三个考生都是第三次参加考试了。我是第一次考,也是第一个进行考试的。
第一次机会因为粗心和紧张错过了路旁的公交站台,没有了,下车时心里十分不爽,觉得这就是一次考试嘛,有什么要紧的。注意力集中,也更加细心了,心情也十分放松,就和平时练车一样。然后成功通过考试。
另外三个考生,有一位通过了考试,另外两位还要补考。没有通过的两位,都是因为细节没有通过考试。一位是因为汽车熄火后,点火时太久没有把钥匙松开,一位是因为挂挡时,把四挡挂在了二挡上。除了平时练车的细节没有注意到,可能和心理因素也有关系。
为什么在考驾照这件小事上,大多数人会很紧张呢?通常在考前都会有模拟,相当于对即将开始的考试进行了预演,而要考核的考点也在平时的练车中练习了无数次,为什么还会不同程度的紧张?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大多时候都处于一种固定的生活、工作、朋友圈子里,更趋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跟随大多数人的选择和脚步,因为这是经过大众验证过的,最安全的选择。至于真相是否如此就有待考证了。
一旦脱离熟悉的环境,遇到未曾经历过的事情,就会方寸大乱。越是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不去接触新鲜的事物,不去结实新的朋友,不去突破自己的安全边界,就越是对突发状况没有应对之力。
在考试中经常被提到的心理素质也在于此,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波折和考验时,才不至于惊慌失措。
对自己、对人性、对事情的得失了解更多,对生活中的得失才能坦然面对。心也不会被轻易惊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