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一早发微信,谈考研班的事。半梦半醒的我还没回过神,就被拽进了他伟大的教育事业。铺天盖地的宏伟蓝图,仿佛这就是道不折不扣的送分题。这桶金如果不赚,可能就再也赶不上飞黄腾达的二路汽车。只不过,他说的梦,我信。
我都不知道刘老师干瘪的小躯干里,是怎么爆发出那么多不可思议的能量的。从研究生做家教开始,转眼四五年在天津就开了大把的分校,买房买车不说,还留在天大做了学校的行政,用“人生赢家”来形容这个曾经大嗓门的男生毫不为过。8分的实干,1分的人脉,1分的幸运,是我眼中他能创业成功的窍门。
欢哥曾问过一个问题:你说我该不该创业?
该不该,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作为一个历经三家创业公司,领导过,也被领导过的小人物而言,我要反问三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创业?你有什么能力打天下?你又何德何能守天下?
- 01 -
名利场: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
鼓励创业,公家出于两个原因:就业僧多粥少,等位排号期间,请自娱自乐;现有体制这片盐碱地,养不活创新这俩字,“科技改变生活”需另起炉灶。
乘着创业这股子“妖风”,有些人一炮而红,而更多的人昙花一现。这就像一场人踩人赶进度的游戏,终点的胜利闻起来带点奋斗血腥的味道。
创业的孵化器什么时候成了就业的“避难所”。有多少人是空谈遥远的梦想,打着实现人生价值的幌子,干着逃避现实生活的勾当。
失败的成本极低,领导的头衔又能满足年轻的虚荣心,创业的名利场既能挡住对一事无成的口诛笔伐,也能买一份“大不了从头再来”的事业保险。大多数的创业,不过是给发财梦找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罢了。
- 02 -
创业,有三难
创业者最喜欢干的事,是融资。这是一个用朦胧的想法就能得到百万资本的年代,与其说这场畸形的创业大赛比的是点子,不如说我们 PK 的是忽悠的口才。
钱,是安身立命之本,但绝不是衡量实力与成功地标杆。资本不过是投资人手中的一支赌注,他盼着你赢,也同样做好了输的准备。创业,易攻,但难守。
有些人趁着资本膨胀期,就慌里慌张的拓展业务,通常结局是组织系统四分五裂,成绩一塌糊涂。因为,疏于管教。
管理难。创业公司的起步,往往不会依托于层级的约束,更多是人情的维系。这种过家家的模式,很容易造成早期执行力井喷,也会导致后坐力的疲软。如果选择了抱团取暖的形式,就要学会避免差异化的对待,不然会塑造一张伪善的面孔。当人情与权力相互碰撞的时候,人情胜则隐患恶化,权力胜则人心散。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开始就用原则和制度束缚每一个人,看似局限了爆发力,实则保证了基本的生命力。人情这把剑,用不好是会死人的。
评估难。站在不同的岗位,对于业务就有不同的见解。最可怕的是,对从未实操的工作,我们轻易说“那不是很容易吗”;对从未分析论证过的任务,我们轻易表达自己的看法。距离创意远的原因,是因为脑子空。而我们距离创意越来越远的原因,是拒绝多人多角度评估,只知道一味啃老本的套用和模仿。
解决矛盾难。创业需要想法,而想法最容易滋生矛盾。轻易否决他人的想法,无异于在群体中证明自己的权威性和绝对性。失去理性分析的讨论,就彻头彻尾成了说教;没有方法论的结局,只是在浪费时间兜圈子。不仅会扼杀人的表达欲望,也会挑起看热闹的心理。想化解矛盾,就要学会倾听和理解,而不是过多的开导和经验之谈。
很少谈及创业,因为这个问题盘桓了几年,也没找到能完全说服自己的理由。只能说我还是职场的一名小学生,还要多听多看多思考。
至于该不该创业,真的很难回答。其实问这类问题的同时,心里应该早有偏向的答案了吧。只是有些阻碍没有理清,那不妨直击核心痛点,说不好会有一个明朗的答案。
- END -
作者:金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