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干这条路上,最常遇到的一类问题是:感觉自己掌握的知识都是皮毛,专业领域的东西都会一点,但感觉就像万金油,七零八碎的拿不出手,更没有抓手,怎么办?
关于能力的问题,坏消息是,在短期内,能力是很难补足的;但好消息是,你可以通过单干补足这些打造变现闭环所缺失的能力。
很显然,这是一场时间换空间的游戏。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这些花掉的时间所积攒起来的能力,就可以支撑起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你会遇到无数个从没见过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又会冒出来。即便有走过这条路的过来人带你,他的作用就是提供完整的成功路径供你模仿,而模仿的过程一定离不开长时间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外加拿着跟市场持续互动的反馈持续迭代,能力层面的万金油、皮毛感才会逐步消退,找到感觉,逐步做到「让喜欢的事儿能赚钱」。
有太多的人明明知道这条路是可行的,为啥迟迟不行动才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选择呢?原因就是「还没逼到那个份儿上」。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会有超强的执行力?当他没有退路的时候。强大的求生欲,会爆发出恐怖的执行力。但凡有一点儿退路,退路带来的安全感才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选择。
在现如今的职场中,没有谁的饭碗是稳定的。在存量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红利没有了,老板很难赚到钱,为了节省开支,人员裁减就成了职场常态。
暂时还有工作的职场人,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冷到骨子里的寒意,为了保住现有的工作,就是暂时能够苟且的退路。于是,拼命在岗位上内卷就成了一种常态。
已经失业的,也有退路,可以干干兼职,或者跑个网约车,送个外卖啥的。如果这些退路也没有了,那就看看保安、保洁。如果接着退,还可以退回老家,那里不用支付房租,靠存款还能躺平一段时间。如果存款也不多了,这时就彻底躺不平了。
所以,目前还有工作的职场人,自己单干的动力的确有,但不强。失业后动力是强了,但迫于生活压力,又想靠现有的能力快速变现。但多年在职场上又是螺丝钉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文中开头所描述的问题现状。
有退路,不一定是好事;没有退路,不一定是坏事。发展的苦早晚都得吃,只不过是早吃晚吃的区别。早吃,苦一阵子;晚吃,苦一辈子。长痛不如短痛,失业不是坏事,而是老天的善意提醒,提醒他该留出1~2年的时间,积累能力完成蜕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