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北京降下了初雪。
紫禁城的雪景,堪称惊艳。
红墙配白雪,不愧是:“碎碎坠琼芳”。
看得我这个南方人,眼红不已。
2016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廿三,小雪。
老祖宗留下的二十四节气,古人不欺今人,小雪之日小雪至。
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而降,如约而来,奔赴各地。
霎时间,有一段话传遍了网络:
“一下雪,西安就成了长安,北京就成了北平,故宫就变成了紫禁城,成都就成了益州,杭州就成了临安,南京就成了建康,合肥就成了庐州,扬州就成了广陵,苏州就成了姑苏,开封就成了汴梁。”
真美,单凭想象都知道是绝美。
朋友圈被“下雪”的消息攻占,可S城的雪迟迟不来。
窗外是阴云密布的天,夹杂着小雨,从早到晚都是这种状态。
我一遍遍查询着天气预报,希望找寻到一丝丝下雪的迹象。
第二天,情况依旧。
我把手机搁在一边,有点儿气不过。
怀着一丝侥幸,晚上六点又瞥了一眼。
“18:00降雪可能性为90%”
我“嗖”得一下,从葛优瘫变成坐如钟。
一只脱缰的哈士奇,正式上线。
我端着手机,极速跑到杨先生跟前,一顿喳呼嚷嚷,上蹿下跳:
“啊啊啊!”
“怎么了?”
“你看天气预报了吗?”
“没看啊。”
“咱们这儿要下雪了!马上!”
“是嘛?”
“天呐,我要看雪啦!先去阳台打探打探!”
他见到我如此兴奋劲儿,笑了,提醒我多穿点衣服别冻着。
果然,下雪天比下雪更好玩的,是南方人。
顾不了太多,我裹上外套便冲到了阳台。
打开窗户的一瞬间,我冷静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趋近零度的气温,正以强大的气场,打压着我内心狂喜的气焰。
四下一看,除了漆黑的夜空,淅沥的小雨,昏黄的路灯,再无其他。
“雪呢?哪儿呢?难道是我看错了?”
不放心,掏出手机再看了一眼,确定没错。
很快,牙齿打起了寒颤,双手缩在口袋里。
我哆嗦着,跺着脚,左顾右盼,不时回屋取取暖,缓一缓。
反正横竖就是一个字: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小时后,它来了!
可惜,只是一点点零零散散的雨夹雪,借着来往车辆的灯光才能看清。
“总比没有要好,也算是下了。”
“今年的第一场雪,比去年早多了。”
我一边自我安慰,一边懊恼着,耷拉着脑袋回了房间。
去年的雪,春节前才下,同样是夜里。
那时候,室外的气温冷极了,零下好几度。
租住的屋子,空调是单冷的,不制暖,好在屋内并不太冷。
雪来了,静静听,会听见它们带着“簌簌”的声响。
最初,我抱着小熊,隔着玻璃窗看雪,雪花很小,很密,很美。
对面楼房的屋顶和停靠在路边的车子,积攒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后来,我索性开了窗子。
一瞬间,雪花随风飘散进来。
我激动地奔奔跳跳,拿着手机录了好多视频,至今都存着。
想看的时候,就找出来重温、回味一遍。
你问我,白雪纷纷何所似?
当然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人的字句,太妙,我写不出。
那么,就这样安安静静地看看它就好。
在这个飘雪的日子里,
我真想和你一起去看雪啊。
【那一年的雪,那年的你们】
家里放了好几本相册,厚厚的,旧旧的。
有一次整理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
那是二十几年前父亲拍的:
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
母亲坐在落满白雪的木头上,梳着当时流行的发型。
她温柔地笑着,看着对面的父亲。
周围的世界一片白色,纯净得就像是一幅画。
画中人是母亲,画师是父亲。
幻若天地之间,唯你们两人。
那一年的世界,我没看过。
那一年的大雪,我没看过。
那一年的你们,我也没看过。
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要帮你们拍一张合照。
我还要拍下你们手牵手,在雪地里漫步的样子。
我还要拍下你们的身后,那深深浅浅的脚印。
因为,那是你们携手走过的一段路,漫天飞雪。
同时,我也想将这段路,视为你们相濡以沫的路。
听说:
“下雪天,出门要和喜欢的人一起走,因为一不小心就白了头。”
那么,请你们一定要白头偕老哦。
【那一年的雪,那年的自己】
南方人喜欢看雪的心情,想必就同内陆人想看海是一样的。
从小到大,我在家乡亲眼看过的雪景,屈指可数。
其中,有两场雪,久久不能忘,视若珍宝。
那一年,我在读小学。
前一天,看见电视里天气预报说次日可能会下雪,我半信半疑。
第二天,大家坐在教室里,老师在上课,不时有同学往窗外看。
忽然,不知是哪一个男生说了声:“下雪了!”。
我扭过头,真的下雪了,小雪。
几乎就在一瞬间,安静的班里躁动起来。
大家都坐不住了,听不进老师在说什么,一心想出去。
明察秋毫的老师,看穿了我们的心思。
“同学们,穿好衣服,一起去看雪吧!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们撑着小伞,伸出手,让雪花落在手心,看它慢慢融化消失。
我们扔下小伞,奔跑着,让雪花落在身上,等它慢慢积少成多。
那一年,我在读高中。
晚自习结束的时候,外头还在下着下雨。
我一个人撑着伞,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一边哼着喜欢的歌,一边思考人生。
走着走着,雨消失了,下起了雪。
我惊讶地愣住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雪越下越大,漫天飘起了鹅毛大雪。
忽然之间,我哭了,忍不住。
或许是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太感动。
伴着飞舞的雪花,我一路哭着回到了家。
父母见我那副摸样,以为我是被人欺负了,担心坏了。
从那以后,每逢下雪,父母就拿这个梗来“取笑”我。
“今年有下雪,你还哭吗?”
“才没有!哈哈!”
【那一年的雪,那年的他们】
下雪了,与雪有关的话题,似乎一夜之间都成了热门。
其中,有几部宫廷剧中的雪戏,更是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一股股回忆杀,扑面而来。
先说《甄嬛传》中,嬛嬛在倚梅园祈福的那一段雪戏。
满园的梅花在冰雪之中盛放,一地白雪。
嬛嬛着一身鲜红色的斗篷,打开的一瞬,蝴蝶纷飞。
抛开心机不谈,这一幕,确实是美的。
此前我始终没有看过《步步惊心》,但喜欢它的片尾曲。
小伙伴再一次给我安利了这部剧:“很经典!记得看!”
直到上周,我想起了这茬,慢慢看了起来。
写下这行字的时候,才看至第四集。
若曦从屋内走出,看见飘落的雪花,忍不住拿手去接。
她在院子里走着,八爷一路同行。
突然,她崴了一脚,八爷扶起她,牵着她在雪中漫步。
这一场雪戏,画面很唯美。
第一次看《金枝欲孽》,还是十年前。
时隔太多年,剧中的人物尚且记得,情节却有些模糊。
但是,雪中的那几场戏,依旧记忆犹新。
安茜还是宫女时,雪地里,静静跟随孔武的脚印向前走。
如妃失宠之后,患上眼疾,孔武牵着她在雪地里慢慢走。
“不爱宫墙柳,只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要走,庆幸在你心中有爱。要留,只怪我心中仍然有恨。因此,就只有靠你,完成我们海阔天空的心愿,珍重。”
看看他们,再看看雪。
回过头,再想想这段话,如鱼刺哽在喉。
【那一年的雪,那年的我们】
2012年12月29日,距离跨年就剩2天。
临近期末,我抱着一摞复习资料,在图书馆背书。
我蹲守在阅览室尽头的单人沙发上。
那里安静又舒适,不需要刷卡占座,条件是先到先得。
坐下来,面前就是一扇落地窗,可以眺望校园的湖水。
沙发旁还有一张小木桌可以放东西,手边的墙上就有插座。
那一块儿是我最爱的风水宝地。
图书馆的空调开得很暖,吹得我昏昏欲睡,书摊在腿上。
“快看外头,下雪了!”
手机传来一则杨先生发来的简讯。
“啊!好!”
顿时,睡意全无,睁大双眼,猛然发现已经快要天黑了。
我抬起头,借着阅览室的灯光,看见窗外飘着大片大片的雪花。
“天呐,居然比去年那一场雪还要大!”
猛地起身,撂下书,拿着手机,朝着外头飞奔而出。
雪下得太大。
不一会儿,教学楼,草坪,道路,便随处可见积雪,厚厚的一层。
我捏了一个雪球,样子实在是太丑,往他身上砸去。
他也不甘示弱,想来一次突然袭击,结果被我发现。
我边走边拍,他给我撑着伞,一路跟着。
我嘴里吐着白气,双手冻得通红。
我在雪地里乱踩,疯跑,就差没有满地打滚了。
我一个踉跄差点儿倒栽葱,被他一把捞起,站好。
他看着我的傻样笑而不语,一再提醒我可别再滑倒了。
“我不想撑伞了。”
“怎么了?”
“我想让雪花落在脑袋上!”
“不行!那样你会感冒!”
“快把手套带上!”
“戴上就不能拍照了!”
“戴上!我给你拍。”
那时,我和杨先生还只是普通朋友关系。
所以,那一段对话在当时并没有想太多。
后来,我是在无意间看见到这样一句话: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一定最爱你。”
我信了。
有人提问:
冬天的时候,你觉得什么状态是最温暖的,是你最向往的?
有人回答:
窗外飘着雪,约上三五好友,宅在屋里。
大家吃着火锅,喝着小酒,听着歌。
有wifi,有空调,有热水,还有热被窝。
我的答案:
飘雪的日子里,两个人一起看雪。
你牵着我的手,再将手放入口袋。
无论是,一个人在雪里闹腾不停,另一个人在旁边笑。
亦或是,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在雪地里走一走。
一起看雪的时光,就是最暖的。
只要是和你一起,就是最好的。
下一场雪,
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