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根本来说就是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
很多人都说,与父母根本无法交流,甚至连心平气和地说上几句话都很难。他们总有理由告诉你,你是错的,哪怕你是对的,因为我是你的父母,所以你也应该是错的。解释是错,不解释默认也是错。
他们通过打击或打压孩子来保住自己的面子,维持着大家长的威严和虚荣。长此以往,子女渐渐地就没有了与父母聊天的欲望,每句话都会被堵死,每个话题都是尬聊。
这样的父母往往控制欲极强,希望你朝着他们期盼的方向去发展,稍有偏差,就会觉得他们对你的教育是失败的。
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小孩,会觉得父母是不爱自己的,至少是不够爱的。细想以前的父母也就是以打压的方式来严格要求你成长,他们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他们来说也代表着一个时代鲜明的特色。难道说他们真的不爱自己的子女吗,必然不是的。他们是爱的,只是不会表达,只会用苛责的方式。
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极其缺乏安全感,也难交到朋友,很难安心地享受与人交往的舒适和快乐感。
曾经看过一档情感类的综艺节目,有对夫妻上台调解关系,这个妻子情绪崩溃地对他的丈夫说:我想要你爱我,我不在意物质,不在意任何东西,我缺爱,我只想要你的爱。
可以看得出她非常地无助,我觉得她十分可怜,又觉得把爱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多么地不明智。折磨了别人,也放不过自己。但我同时又很佩服她的勇气,若是我的话,我是死都说不出口的。说出来了,就等于把自己最柔弱的部分现于人前,我的自尊和面子不允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父母会反复地告诉我,他们非常爱我。我知道在他们那个羞于表达的观念里,这无疑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或许是这样,也或许是在我自己成为一个母亲以后,慢慢地变得成熟了,我也不知在哪个时刻早已释怀了。
一个人得到爱是没有选择的,但给予爱是可以选择的,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给予者更强大,也更伟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给予者,而非等待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