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号,是世界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日,一个不怎么被人重视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既没办法说那些漂亮的恭维话,也没有农药商家搞个“再来一瓶”的促销活动。加上重阳节,就来聊聊死亡吧。
从小到大,不管我们接受怎样的教育,我们被教授知识,被教育有教养,被教导关爱别人,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被好好教会怎么去告别,怎么去面对死亡。
我们跟别人告别的时候总会说“再见”,告诉彼此我们还会再见面。
我们在去探望病人的时候总会说,等你康复了我们去哪哪哪啊;下次我来接你回家啊……
可是,为什么以前健康的时候不去呢?
记得三年以前,我相识十年的闺蜜的外婆病重,我得知以后匆匆赶去医院探望,听闺蜜说,老太太全身都是病痛,现在这个阶段,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神志已经不清楚了,这一次心肺功能都出问题,恐怕是闯不过去了。
跟闺蜜相识多年,我跟老太太却是首次见面,我去探视的时候,刚好赶上老太太从昏睡中醒来,拉着我的手说“她们都说我迷糊了,可是我认识你,十多年以前,你在纺织厂工作,你还有个儿子……”
十多年以前我还是天津某中学的小太妹,什么时候有的儿子我怎么不知道,很明显,老太太是把我认错了。
可是我还是热情地拉着老太太的手说,“是啊,我儿子都上大学了呢,现在老高了,下次我带他来看您啊。”
和老人寒暄完我走出病房,本想到楼梯间给家里打个电话,不小心听到了闺蜜当时的男朋友和闺蜜的妈妈说“治不好了,放弃吧,花那钱干嘛。”
早已视闺蜜为家人又年轻气盛的我当时怎么听得下这种话,愤而冲过去把她男朋友拉开,愤愤地说“这轮得到你说这话么,你算个什么人。”
转过头我对闺蜜的妈妈说“阿姨没事,我这就给我妈打电话,她们医院有个主任是这方面的专家,经验特别丰富,我给您问问。”
现在回想起来,我和闺蜜妈妈,彼此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安慰病人和家属的话罢了,可是我们都默契地没有拆穿对方。我和老太太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不到半个月,老太太因肺癌去世了。
其实,闺蜜的男朋友说的没错,我们都知道,靠现有的医疗手段是治不好了,对于患者而言,还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我们为什么还要花钱如流水一样,去挽救亲人的生命,即使我们知道,这种延续,对他和我们,都像用钝刀割肉一样的折磨。
因为我们怕失去,因为我们知道,这种情况下,一旦告别,就是天人永隔。
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做完,还有那么多美景没有和你去看,还有那么多话没有和你说,可是,这一次再见,却再也见不到了。
这么多遗憾,为什么不在有条件的时候把它们一个个都圆满呢,非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再去抱憾终生么?
如果历数我身上的缺点的话,不识数排第一,手残就能排第二,一切需要动手的活动我都是个智障,做个饭不仅能把厨房点着,可能还能把半座楼都炸掉,恐怖分子要是把我劫走都不用费心发动恐怖袭击。我就这么心安理得在各种好心人的庇佑下活了二十多年。
在我刚出去生活的那段时间,我总跟最疼爱我的人说,我把自己照顾的很好,下次回来我让你尝尝我的手艺,给你做西餐焗饭还有意大利肉酱面。每次都暗暗跟自己说,下次回家之前要好好尝试一下怎么煮肉酱……可是一眨眼到了今年,即使我做的饭再难吃,她也再没机会吃到了。
我说挣了钱买大房子,我找老公也一定带着你,可是我老公还没找到,那个等着住我大房子的人,住进了一个小小的小盒子。
真的没有好好道过别,真的还有太多事没有做,这些遗憾,此生是无法弥补了。即使我后来经历了文身的刺痛,酗酒的难受,可是即使我喝到烂醉如泥把前一天的晚饭都吐出来的时候,为何我眼前浮现的还是你的脸呢。
我偶尔还是会回到你曾经住过的房子里,屋子里的陈设我都没有改变,进门的时候我总下意识地会停顿一下,好像这样你就会笑吟吟地出来迎接我。可这些,都不过是我自己的自欺欺人。
为何不趁有机会道别的时候好好珍惜,因为我们都心存侥幸,总想着下次吧,万一有奇迹呢,这也许是人类天性中的拖延癌在作怪,我们不敢面对,那终将到来的一次永恒的离别。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期《该不该鼓励绝症病人活下去》的奇葩说,即使强悍如马薇薇,也在镜头下哭成了一个皱巴巴的小姑娘,里面黄执中说的一句话我很喜欢,“我去的地方不需要勇气,你们才需要勇气。”
是的,对于即将逝去的人而言,死亡是他们痛苦的终结,却是身边人痛苦的开始。李林说,“因为她在,无论是糊涂或是清醒,这个家就还在。”
但是相比起猝死的惊诧,灾难的突发,我现在觉得,凭当前的医学手段,确实有很多病是我们无法攻克的,但病魔是给患者和亲人一个缓冲地带,让我们有机会,去好好地道别,哪怕是为减少以后的遗憾,尽一份微弱的力量。
当一个人的身体成为病魔与现代医学的战场,病魔猖狂肆虐,医疗手段见招拆招,那些治疗的药物吞噬着病毒,同时也吞噬着生命的力量,无论双方谁输谁赢,躯体都像是被洗劫过的战场,满目疮痍,伤痕累累。
当一个生命要完全依靠科技手段来维持,气管被切开,饮食依靠人工,甚至没有了自主的意识,大小便失禁,生命变成了机器的依附,离开呼吸机和起搏器,律动就归于平静,这样的生命,还谈何质量和尊严。即使位高权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也毫无体面可言。
临终关怀,为生命最后一程的萧瑟,增添了一抹温情与平和的力量,能让生命的最后一程,多一分尊严与体面;能让我们心平气和的,和这个世界告别,和我们爱的人告别。
并不仅仅是因为国内的医疗资源,让我们的临终关怀发展举步维艰,本质上,是我们对面临死亡这件事时的恐惧和躲避。
固然是抵抗不了病魔的侵袭,终有一天会去世,但是我们每个人,谁不是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呢。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相信孔圣人在世时也未曾了解死亡的滋味,可是不管每个人光鲜亮丽、呼风唤雨;抑或是平庸一生、碌碌无为,最后都会走向同一个终点,不管在这一世中得到多少失去多少,最后不过是孤零零一副浑浊皮囊。
希望我们,都能坦坦荡荡,心平气和地道别,在离别时候说的不是永不会兑现的空头支票,而是盘点来时路上收获了多少,经历了什么,这一世能和你相伴一程很开心,你带给我的那些过往,是值得照亮我余生的回忆,我们有缘再见。
放一首我很喜欢的诗吧,在“向死而生”这个词被李开复用滥了以后。
下辈子,我想倒着活一回。
第一步就是死亡,然后把它抛在脑后。
在敬老院睁开眼,
一天比一天感觉更好,
直到太健康被踢出去。
领上养老金,然后开始工作。
第一天就得到一块金表,还有庆祝派对。
40年后,够年轻了,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
狂欢,喝酒,恣情纵欲。
然后准备好可以上高中了。
接着上小学,然后变成了一个孩子,
无忧无虑地玩耍,肩上没有任何责任。
不久,成了婴儿,直到出生。
人生最后九个月,在奢华的水疗池里漂着。
那里有中央供暖,客房服务随叫随到。
住的地方一天比一天大,然后,哈!
我在高潮中结束了一生。
最后,推荐一部最近上班路上看的纪录片《人间世》,不求能看了以后大彻大悟,但能小小地反思一下,当死神轻轻在你耳边呢喃出来自幽冥的绝唱,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命这段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