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日本的四大经营之圣之一,27岁创立京瓷集团,52岁收购第二电电,78岁在身患重病初愈情况下零工资接手日航,一年时间扭亏为盈,一个企业家如何能在一生中把3家企业都做到世界500强,必然是有其缘由。再读稻盛先生的《干法》,被他的人生哲学深深打动,稻盛先生强调: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是正数,数值越大结果越好,反之思维是负数,数值越大结果越差。反观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何尝又不是受到这样的影响?我想,如果阅读《干法》之后,能时时提醒自己,保持正面思维,积极应对工作生活中的风雨和挫折,一定会让人生更加美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几点感受:
一、学会和工作谈恋爱。稻盛先生说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是“万病的良药”,坚持“愚直、认真、诚实地”工作能磨练灵魂、提升心性,他建议要象谈恋爱般地对待工作,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起初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好难理解,在当下能够做到不讨厌自己的工作就很不错了,如何还能向工作倾注爱情,根本不可能。可是我渐渐地发现,身边的同事,但凡是充满热情、积极工作的,不管能力水平高低,都很快乐,且得到周围同事的认可,而那些把工作视作“必要之恶”、视作鸡肋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即使本身工作压力并不大,他们却还是不快乐,也没有同事愿意与他们合作。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不能选择工作,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是我们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我们。既然这样,何不改变心态,做一个自燃型的人,学会和工作谈恋爱,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拥抱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人格、自我实现。
二、不要被感性的烦恼困扰。稻盛先生的“六项精进”中最后一条是:不要有感性的烦恼。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到真的不容易。懂得了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无数让我们感到头疼、不知所措的事情,知道坏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可还是会烦恼、会生气,即使这样是无济于事的。我的理解是,人的情绪不可能不受事件、环境的影响而有所波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及时地关照到情绪,缩短调整的时间,不要让自己长久困扰于感性的烦恼之中,更不可以让它毁了自己的生活。针对现实所处的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改抱怨为包容,保持开朗乐观,把困难当作成长发展的机会,积极应对,充满活力地向前迈进。
三、“完美主义”让工作更出色。稻盛先生说:美好的事物产生于注重细节的认真态度,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这个观点澄清了我的一个纠结认识,曾经有段时间,我被身边的人友善地批评,凡事不必苛求完美,我也困惑于自己是不是许多时候要求太高了,既为难自己又为难他人,在工作复盘和组织生活会上还将之作为存在问题进行自我剖析,也视图去做改变,但是发现很难、很纠结。读完《干法》后,我豁然开朗,没有必要刻意地改变,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给自己一个理由有错误改了就行,养成习惯,往往小的失误就会频繁发生,注重细节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负责。当然这里也不是不切实际地追求完美,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注意,保持高度集中,磨练“敏锐度”,思考设想“完成时的状态”,让每一个细节都有明确的印象,加上必要的“日省三身”,从而实现越来越完美,让工作更出色、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