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以当时射箭比赛的情形,说明君子立身处世的风度。比赛开始时,对立行礼,表示礼让。比赛完了,彼此对饮一杯酒,赢了的人说:“承让!”输了的人说:“领教!”即使争,始终保持礼貌。
孔子讲这一件小事,想说明人应不应该争?不论于人于事,都应该争,但是要争得合理,所以“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就是在争,也始终保持君子的风度。那我们应不应该与人争辩,让人下不来台?应不应该争取荣誉?
一、应不应该与人争辩,让人下不来台?
与人争辩,让人下不来台,是不是有点过分?好像不是君子所为。谁说的?请不要把君子想象得不食人间烟火,君子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欲有求,于人于事,也会争上一争。
庄子,姓庄,名周,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惠子死后庄子对他的坟墓说,“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但庄子与惠子也会争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也会让惠子下不来台,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
庄子也会讽刺别人。小时候,他家很穷,有一天家里没有米下锅了。庄子只好硬着头皮向离家最近的监河侯家借粮。监河侯是县城里的大官,粮食多得三年也吃不完。但他很吝啬,听到庄子要借粮,狡猾地说道:“没问题,帮助邻里是应该的,不过等到年底吧,那时候我就收到百姓交纳的租赋了,到时你想借多少都行!”
庄子听了,气愤不已地说:“刚才我来的途中,听见有紧急呼救的声音,仔细察看,原来是路边干涸的车辙里有一条鲫鱼在求救,它已经奄奄一息了。”监河侯忙问:“这鲫鱼怎么会在干涸的车辙里呢?”
庄子说:“我也问它了啊,它说它原是东海龙王手下的一个水官,前几天下雨的时候贪玩游到了这车辙里,这几天雨停了,车辙里的水干涸了,自己也回不去了。看到我走近了,它央求着我说,‘能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吗?’”
监河侯接着问:“那你救它了吗?你是怎么救它的?”
庄子白了他一眼,冷冷地说道:“我当然答应救它了啊,我和它说我现在正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到时顺便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谁知,鲫鱼听了勃然大怒。”不等庄子把话说完,监河侯便大叫着说:“鲫鱼当然发怒了啊,你那不是在说空话吗?它现在就差那么一斗半升水活命,你慢腾腾地去南方取水,等你回来,它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了。”
庄子这下转怒为笑了:“原来你也懂这个道理啊!”
即使做君子,也是可以争的,而不是一味地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二、应不应该争取荣誉?
争取荣誉是入世的表现,孔夫子奔波于诸侯间,就是希望有一定职位,以推行他的仁政。荣誉有时候不是争取得来的,而是认真做事之后,就会有的。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蚂蚁国的达里,是个有名的大力士。他能拖动比身体重六百倍的东西,别的蚂蚁拼着命也只能拖动比自己身体重五百倍的东西。一次,他居然从树丛里抱着一只死蜻蜓,走了八百里(蚂蚁国的里程)。当他把蜻蜓拖到洞口时,国王都惊讶了,不住地夸他力气大。
还有一次,那可真是惊险。蚂蚁国里有一个大仓库。那天,蚂蚁们把一块巧克力拖进仓库。突然,垛顶一个几千斤重的大米包(蚂蚁国的重量)落了下来,蚂蚁们都危险了!这时,达里一步向前,顶住米包。直到蚂蚁们逃离险区,才放下。蚂蚁们纷纷围上来,赞扬他。达里不住地说:“为了大家,没什么!”
有位蚂蚁别出心裁,向国王建议,举行全国性举重比赛,国王欣然同意,第一次全国比赛场面宏大,热闹非凡,达里不负众望,取得举重冠军,获得蚂蚁国大力士称号。当他拿到金光闪闪的奖牌时,心里异常激动。心想,以前我拖过蜻蜓,顶过米包,卖了那么大的力气,谁给过我奖励?不过用嘴夸两句而已。看来我应该注意节省力气,留着重大比赛时用,平时把力气用完,比赛时就没有了,那不吃亏了。
达里自认为找到了真理,从此,再不像以前那样卖力干活了。开始时,处处找轻松活干,不肯多花一点儿力气。他想,我才不当傻瓜,听那没用的夸奖呢,金光闪闪的奖牌,厚厚的奖金,才是实惠呢。
当全国第二次举重比赛开始的时候,蚂蚁达里信心十足,抱着重拿冠军的愿望走上比赛场。可是万万没想到,他连去年纪录的一半也没达到,而让平时不起眼的、默默劳动的黑黑得了冠军。蚂蚁国轰动了,蚂蚁们都向他祝贺。
蚂蚁达里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投机取巧,处处偷懒,身上的力气会消失的,所以他才失去了当大力士的资格。
这句话的解释参考的是南老的《论语别裁》
如果想知道一本不一样的论语,可以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