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明之后,我们来考察希腊文明。希腊文明有三宝:雅典、迈锡尼、克里特岛。
本书作者牛顿先生觉得,因为西方文明在建筑、艺术和文字方面受希腊文明影响甚大,所以人们不自觉的在其他领域(比如景观)也希望能从希腊找到源头:比如克里特岛上巨大的米诺斯王宫的布局;记录了公元前11世纪到9世纪的迈锡尼文明的《荷马史诗》,里面有很多对植物和花园的描写;创办于公元前385年的柏拉图学园,几乎是被描绘成花园;希腊文明的几个阶段“貌似”都有涉及。
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中间向我们走来的二老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但完全没有景观的痕迹。
两次希波战争之后,受波斯文化中“天堂”概念影响,希腊出现过一阵园林热。渐渐地,城市里花园变多了,雅典的Agora(市场,相当于罗马时期的Forum)也种树木了,权贵们开始在郊外购置“花园洋房”。——但!是!既没有留存的壁画或相关艺术品,也没有遗迹可以证明以上内容,证明希腊文明有对空间进行设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PP没真相”。
不过,希腊在现在的城市规划方面还是有先驱作用的。被亚里士多德高度赞扬的米丽都人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城市规划者,在他的家乡规划采用了现代的所谓“棋盘格式规划”,但是对海岸线和山地地形缺少考量。后来棋盘格被称作希波丹姆斯/米利都式规划,随着希腊化在欧洲的蔓延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实践(个人觉得罗马帝国应该算是其升级版)。
上图左边是米利都,右边是按棋盘格规划的古希腊城邦Priene平面,其鸟瞰如下图。可以看到位于中央的Agora已经有意识的开始和等高线趋于平行,也说明了希腊人对于市场还是很重视的。后来的发展中,Agora作为被建筑围合的空间作用渐渐放大,对地形的要求变高,棋盘格的执行也不如最开始这般死板了。
希腊部分牛顿老师到此就结束了,令人惊奇的是居然完全没有提到雅典卫城,这不科学。于是我不甘心的自己研究了一下。记得上学的时候建筑史对其描述是:卫城的建造巧妙应用了地形很具有防御性,且考虑了祭祀的路线,有一个山门-大道-神殿的行进顺序,那具体是怎样的呢:
(上图指北针朝下,还请各位海涵)卫城我是去过的,反正登入山门之后是完全感受不到建筑之间的对位关系的。这样的布局,如果都能说成对立统一灵活布局的话,那我也相信北京城的规划是“一轴两带多中心”了哈哈哈哈。最后再上一张卫城从西侧山门的鸟瞰照片,这乱哄哄的状态你们感受一下(远端我框出来的是罗马皇帝哈德良造的著名拱门):
书中有一段大概解释了原因:尽管希腊建筑本身精美无比而且对场地的选择很讲究,但是对建筑群体的摆放缺少考虑,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关系。德尔斐、那不勒斯及西西里岛等希腊化各地的遗址都证明了这一点。我猜按照牛顿老师景观空间组织标准(景观空间是营造出来的“fullness”,而不是设计完建筑剩下的“emptiness”)来看,帕特农神庙固能流芳千世,但讨论卫城布局咱还是就算了吧(⊙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