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已经过去快两天了我竟不知道写什么,虽然元旦的时候就立下了FLAG以后每看一本书都要写一篇读后感,它不像假期开始的时候重温的《老人与海》那样热血亢奋,也不像刚刚看完的电影《流浪地球》那样荡气回肠,是的,这本书描述的就是主人公普通的一天,一本书描写了普通人的一天,而且还是回忆过去的一天,但同时又叙述了站在那一天的过去以及将来。
男主人公40岁刚结婚同时成了丈夫也成了一名孩子的父亲,按照主人公父亲的话来讲,是他的妻子带着“拖油瓶”来的。男主人公带着新婚的妻子去回家,而这一天是主人公大哥的忌日。但我们读书的过程中,主人公哥哥的去世这件事情的抛出并没有显的太突然,反而是有点自然。他们一共兄妹三人,他还有一个姐姐。姐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他们的父亲是一位“家乡医生”因为晚年眼睛的缘故便不能再行医,母亲是一位具有天下女性的共性的母亲,总是对孩子们的事情放在心上,尤其是对已故的大儿子情感,十五年后从悲伤中走出却又陷入了另外一种思念。至此,如果我们这样看这本书就索然不知,或者无味了。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让我原本就计划在今年带着父母自驾游的愿望更加坚定,甚至不惜辞职也会达成这一目标。按照男主人公的说法是,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他没有满足母亲的那点愿望,有一天坐着儿子的自己的车去买东西,也没有听从父亲托梦的指引而无心母亲的病情,仅仅是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却不曾想着回家探望。也正因此男主人公悔恨不已,这也正是他讲的从那一天得到的教训,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因为这一天似乎对于主人公而言是一个分水岭,正像他说的,隐隐约约感觉到,许多事情已经在水面下悄悄酝酿。作为父母总是期望孩子们能按照他们预想的那样成长,书中的父母希望他们大儿子长大之后能子承父业做一名好医生,但是在大儿子二十五岁年龄的时候因为救一位溺水的五岁儿童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这个儿童在随后的十五年时间里面每年的这一天都来到主人公父母的家里祭拜他的救命恩人,随着这名儿童长大成人,但成长的却只剩两百多斤的肉体,男主人公的父母随即却表现出大儿子死去的不值。正如这位母亲所讲的“没有人可以恨的话,就只能自己承受痛苦了”。
“人生总会犯下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无法挽回的过错,但我真正领悟到这点,又是更以后的事情了。”在有人关心你的时候你总是把他当成一味的啰嗦,对父母的关爱置若罔闻。待失去之后你才发现什么是最珍贵。书中描述的是一天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称不上的小事。但正是这样每一天的小事,不去珍惜,不去用力对待,回到书中的那句话,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读完这本书之后,一直不愿意读别的书,生怕其他书籍占据了心中的位置,随洒洒写了几段文字以作“交代”,但我始终认为自己写的这几段文字并没有表达出书中的那种自己已经体会到的感觉,迫于文字功底有限,只能作罢。但还是把这本书推荐给周围的朋友,尤其是我们一心扑在工作、事业上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