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创造?其实并不神秘,不是一般所想像的如天才才具有的或标新立异或推陈出新或从无到有的能力。创造可以是一幅画、一幢房子、一个花园、一件服装、一种发型、一曲交响乐或者一个雕刻,也可以是你在家烹饪的任何一种食物。总之,这种创造是十分普通而普遍的,只要有良好的大脑功能和足够的智力,个体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会具有创造力的。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有创造力的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状态,它会使个体存活和融入社会。它使我们拥有好奇之心、发现的眼睛和灵巧的双手,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到无尽的惊喜与感动。
创造性的生活,是用心去发现平凡中的不凡。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仿佛大自然用画笔勾勒出的美丽图案。路边的一朵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绽放着属于自己的色彩和芬芳。这时,你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细细欣赏这些被忽略的美好,用相机记录下这瞬间的美丽,或者用文字描绘出心中的感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创造的可能,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创造性的生活,是勇敢地尝试新的事物。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的极限,尝试从未做过的事情。可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可以尝试一种新的运动,体验身体的活力与挑战;可以参加一个艺术工作坊,释放内心的创造力。正是这些尝试和挑战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对生活的重新定义。
创造性的生活,是用爱去创造温暖的氛围。对家人、朋友、陌生人给予关心和关爱,用微笑和善意去感染身边的人。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为朋友送上一份贴心的礼物,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给予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感动。
创造性的生活,是不断地追求自我成长。阅读一本好书,参加一次培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断提升认知和能力。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但正是这些挑战会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找到价值和方向。
与此相对的是与外部现实的一种顺从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必须努力融入和适应外界。顺从带给个体自己无用的感受,它与个体什么都不在乎以及生活没有意义的感受相关。顺从是一种被动消极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人的心力是一种极大的消耗。想像那种慵懒而不思不想不做的状态,像一只堆放在墙角的旧棉袜,蓬头垢面落满灰土,像一只蜷缩在沙发上的老猫,对即便送到嘴边的美味也无动于衷。这种晦暗慵懒暮气沉沉确是应该力求克服和避免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造性使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不凡,以“日新”滋养灵魂丰富人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