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本章通过结合实例理解知识结构和知识领域的概念,具体的学习知识领域和结构的方法见下章。
案例思考:
案例1:将一群学习新语言的小孩子分为两组,第一组采取“听音学语言”的方式,即只用录音机播放新语言的词汇、语法等素材给他们听;第二组采取“听看学语言”的方式,通过播放视频即声音+加画面将新语言的素材给他们观看。结果:第一组无论多长时间,都无法学会新语言,第二组则很快学会。
案例2:PPT学习现象,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很用功的学习制作PPT,结果把PPT的每个功能都掌握得非常好,但还是做不出有水平的PPT,总之:操作技巧很熟悉,整体水平依然不好。
案例3:对比记忆相同长度的两组数字,第一组:201819840717;第二组:173225988983;在相同时间下,第一组数字更容易记住。
以上现象的出现纠其根本是因为“学习的过程本质是一种关联的过程”
关联分为两大类:
1:概念和物体、行为的关联
概念可以是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汉字或者是抽象的概念,物体、行为指具体的这是什么、在做什么。比如小孩子学习语言的方式是倾听和观察,他们通过不断的倾听和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现象、行为、物体关联起来,关联越来越多,就慢慢的掌握了新语言。
2、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联
比如描述一个过程“我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首先要知道苹果、咬是什么概念,才能完整的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概念,学习新的概念是依托在原来已经掌握的概念基础之上的。
可以理解的输入才是有效输入
如果一组概念中的某些信息不能有效的和任何物体关联起来,这组概念就很难学会。所以案例1中的第一组的学习方式是光听不看,没有任何辅助信息,所以学不会。而第二组边听边看是可以找到关联的,小孩子对声音所表达的概念通过关联而理解其含义,故而转化成有效输入,最终掌握。
知识点与知识点、新老知识之间的关联关形成知识的结构
1、知识的金字塔结构:知识之间有关联和依存关系,要学习金字塔上面的知识点必须要先掌握下面所有的知识点。
2、知识的网状结构:一个知识点和若干个知识点之间可以是有关联的,故而形成网状
3、知识的领域结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有强弱关联之分,强关联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网状,即为领域。领域内部知识强链接, 领域之间知识可能没有链接或者弱链接,一个领域能解决一个主题问题,领域之间链接就能解决比较难的问题。
实例分享:学习做好PPT应该掌握哪些领域的知识以及哪些知识点
领域1:PPT操作技巧(知识点:插入元素、母版、快捷键、动画)
领域2:足够的审美知识(知识点:空间结构、元素设计、颜色搭配)
领域3:足够的逻辑能力(知识点:结构大纲、先后顺序、语言提炼)
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仍然做不好PPT,有的画面美观,但逻辑混乱,有的操作熟悉,如无美感等。主要原因是可能只掌握了一个领域或者两个领域的知识点或者一部分知识点。
知识领域、知识结构和心理表征的形成密切相关
心理表征是指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事物或观点相对应的结构,是一种模式,帮助我们快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心理表征的质量和数量是牛人和普通的区别。
我们所掌握的知识领域数量、知识点的数量、知识点之间形成网络的密集程度、掌握的质量深入程度全部结合在一起就决定了心理表征形成的质量和数量。多次重复的理解和使用知识领域和知识点,就能把知识深深要固化到工作记忆和本能中去,去理解新概念和新知识的时候,用整个领域的知识去理解,这样处理和记忆的速度比单纯用逻辑去处理的速度快很多,效果好很多。
案例3的第一组数字容易拆分,2018是今年的年份,19840717可以理解成年月日,像一个生日,在过去的时间我们长年累月的处理和年月日有关的信息,内部关于这些信息形成的领域知识和心理表征非常强大,所以一看到这组数字就自动被我们理解成年月日,变成有意义的数字,便容易记忆。第二组是随机数字,没有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或者心理表征和他关联,故而记忆起来非常困难。
以上通过从知识点的关联、领域的形成以及心理表征形成的等角度分析三个案例所存在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以学习PPT为例来理解领域和知识点关联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深入掌握领域和结构的学习方法将于下章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