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师?”这名师范生在毕业典礼上给出的答案,令人动容!

6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历史学院公费师范生张慧同学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她讲述了自己的支教经历,以及在北师大学习生活四年中,从优秀师长身上汲取到的精神力量。

从反复地探寻“何以为师?”,再到笃定地回答“可以为师矣!”她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向所有人展示了一名北师大公费师范生的成长。

今天,一起君为大家分享张慧同学的现场视频和发言全文,希望能带给大家思考和启发。

在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历史学院2018届公费师范生 张慧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历史学院的公费师范生张慧。在发言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是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而不是Teaching University?

为了寻找答案,我用了四年的时间。

四年前的夏天,我收到了来自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同时收到的还有那份日后回省从教的协议。摸着北京师范大学6个字,我的内心喜忧参半,仿佛登上了一个无限可能的平台,却又只有一条路可走。

我真的愿意当老师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参加了赴河南洛阳白元一中的支教。

记得支教结束那天,孩子们凌晨四点就守在门口,哭着问我们:还会回来吗?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个叫魏玉刚的小孩突然拽掉了我的纽扣,他说:“老师,我以前打算念到初三就出去打工,自从你们来了,我觉得念书真好,我要一直念到北京去,纽扣为证。”一席话让我振奋极了,要知道,魏玉刚最初是一个不仅不听课还公然捣乱的孩子啊。

他让我明白,学为人师的意义在于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的境界是能砥砺无穷。他虽然无法改变留守儿童的出身,却可以通过教育改变以后的命运,而作为别人命运的灯塔,吾又何其幸也。

此后4年,跨越5省,6次支教,近200个日夜,我在一次次支教实践中坚定了为中国而教的信念,却也一次次地问自己:何以为师?

郎平学长说:以信念。所以她带领中国女排披荆斩棘,不畏艰难。古丽加汗艾买提师姐说:以情操。所以她愿意从乌鲁木齐调往叶城八中,不计得失。白寿彝先生说:以学识。所以他90高龄仍然笔耕不辍,铸成《中国通史》。莫言先生说:以仁爱。所以当他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时,仍然念念不忘感恩母亲。他们是轰动全国的榜样,但他们也是我们亲切的师长,是和我们同饮一瓢水,共沐一份春光的北师大人!

其实,所谓Normal与Teaching的区别,就是师匠和教师的区别。

当老师是一份职业,而成为师匠是一种追求,一种在任何领域都既脚踏实地又敢为人先的追求。

想到这里,我不禁心生豪情,因为在师大的四年也成就了我们自己的芳华!回望在师大苦读的日日夜夜,回忆那些打比赛、做科研的点点滴滴,木铎金声的洗礼,朗朗校训的浸润,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有了兼济天下的气魄,而非为一蔬一饭苟且。

悉数与师长朝夕相处的岁月,拾忆与同窗齐头并进的时光,双一流的推进,硬件设施的改善,所有的努力,也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自信地回一句:可以为师矣!

昔日小苗,今已亭亭如盖。他日重逢,又是桃李芬芳。我们的一生,师大只送此一程,但此后无论山高水长,北师依然是心中最美的模样。

祝愿母校滋兰树蕙,永续华章。

祝愿同窗前程似锦,初心不忘。

视频:

历史学院2018届公费师范生 张慧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微信公号

遇到一位好老师,使我们一生的幸运,在人生路上能运到无数的好老师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创始院长葛兆光教授说过:“老师更重要的是在知识上向学生负责。唐代的韩愈说,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我认为,除此以外,老师什么都不是,老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

感谢一路上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理想的生活是不为工作而生活 理想的工作是不为生活而工作 我所唯一祈愿的是: 老去快要逝去的时候想的生而无愿与死而无憾
    倾闻阅读 422评论 0 3
  • 前几天,堂弟回老家,发了几张老家照片过来。猛然一看,竟然认不出来。其中两张是我家土房子的侧影。在绿树掩映下,黄色的...
    黄小丽的私人订制阅读 400评论 0 3
  • 返 回:目录 天蒙蒙亮的时候,素衣来到了蚁巢大门口,身上穿戴齐整的是一套青柳给她用叶脉做好的护身装备,已经有了电...
    波妞爸阅读 754评论 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