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岭位于晋城市陵川县城东28公里处,为南太行之巅。七月上旬,借着去长治的机会顺道一登王莽岭。
说“登”王莽岭其实有些名不副实的,因为王莽岭的核心景区是在海拔1700米的山顶,一般的游客都不会徒步去“登”的,而是乘坐景区的区间车直接抵达山顶开始游览,我们也是这样,在景区门口捡过票后,就乘坐等待在哪里的区间车,经过一段崎岖陡立的盘山公路,在惊恐和摇摆中,大约有二十分钟的光景,就可抵达王莽岭极顶游览区的入口。
王莽岭的山顶游览区呈环形状,为步道,全长4335米,有神龟峰、仙驼峰、仙翁撑、石库天书、刘秀跳、寒柳、琴台、勒马崖、石林小太行等十几个景点,可以说是移步换景,摇曳生姿,时时更新,处处如画。
王莽岭,因西汉王莽追赶刘秀至此安营扎寨而得名,也就是说,在西汉以前,在王莽追杀刘秀的故事发生之前这座山叫龟驼山。它因为王莽岭上的两座山峰而得名,一座是神龟峰,一座是仙驼峰。现在站在王莽岭游览区的入口向南望去,依然可以看到这两座山峰相依而立,一座形似乌龟蠕动前行,一座状如骆驼傲然矗立。据传说这两座山峰还与愚公移山的故事相关。当时,愚公要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行为和精神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即神龟和仙驼来帮助愚公移山,这两位神仙力大无比,勤苦耐劳,很快就把太行和王屋移到了海边。愚公非常感激,请他们到这里喝酒,这两位神仙看见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再加之他们在与愚公移山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就化作两座山峰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转过龟驼山,迎面映入眼帘的四个大字——“石库天书”,格外醒目,原来,这是对王莽岭特殊的石体构造的一种描述,这种岩石单个来看,几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其状如书页,俗称“千层岩”,这种叶状岩石往往几十尊连成一片,形成峰林,好似“石库天书”。据说,这种特殊的地貌是古生代沉积的碳酸岩经过数亿年的熔蚀而形成的,是王莽岭独有的自然景观。
阅过石库天书后,就看到了“仙翁撑”。仙翁撑是对面半山崖上的一块巨石,巍然独立,状似一年迈的老翁徐徐而来,恰巧在巨石的上方长出一棵形似伞开的树,远观好似老翁在撑着一把伞蹒跚独行,故名仙翁撑。
王莽岭因王莽的驻扎而得名,刘秀跳因刘秀的跳跃而出彩。所谓刘秀跳就是两峰对峙的一处山谷,传说王莽追杀刘秀到此,刘秀穷途末路,情急之下,不得已奋身一跃,跳过了这一峡谷,摆脱了困境,获得了新生,后来成为东汉王朝的汉光武帝。由此,世人面对这一奇异的事件,面对这一幽深的峡谷,不禁感叹道:一个人的成败得失,往往就在一步之间,勇敢向前跨越,就可获得成功,若畏缩不前,则必然失败。
跨过了刘秀跳,就攀上了方知崖。方知崖,原名揽胜崖,是王莽岭观赏极顶风光的最佳地方。因为陵川县的棋子山是世界围棋的发源地之一,为此,晋城市在2004年4月5日特意举办了一次围棋”回家活动“,国内外诸多围棋名家高手云集陵川,来到王莽岭,其中,以原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和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最为瞩目。当天,这两位大师登上揽胜崖衔子对弈,哪知野花飘香,松涛阵阵,云海在奇峰间游弋,奇峰在云海中崛起,这样的景致令两位大师心旷神怡,神采飞扬,无心恋战,于是,推局弃子,专心致志的欣赏起美景来,陈祖德大师更是不胜感慨,欣然命笔:“到了王莽岭,方知世上美”。后来,为了纪念世界围棋史上的这一盛事,将揽胜崖改为方知崖。
越过方知崖就到了王莽岭的最高处“太行云顶”,这里有山花飘落翻腾的散花有可以最早看到日出的观日台,有嶙峋怪异的太行石林,有“独秀绝顶傲雪霜”的寒柳,驻足“太行云顶”,放眼望去,太行雄姿尽收眼底,中原大地一览无余,正如毛泽东秘书李锐所云:“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