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变自律的?”
在具体描述中,提问的人这样写道:
“下定决心要变好,计划做了一堆,可坚持两天又被打回原形:抱着手机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不碰手机又会照照镜子,洗洗手。
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真的好难控制住,即使心中想着要做什么,可身体却不愿意动,我该怎么办?”
评论区的留言很多,大都是自律失败的经历,有个更夸张的:
“每天专注工作7-8小时,健身,学英语,看书;
几乎不刷微博朋友圈,非必要聊天少于三句;
30天后,我差点得了抑郁症。”
你是不是经常也这样:
想减肥,一周不吃饭,结果体重没减,胃饿坏了,崩了。
想看书,每天看两三个小时,三天后,再也不愿意拿起书,又崩了。
想学英语,每天学一两个小时,一周后,再也不碰英语了,彻底放弃。
这种无法坚持的自律让你痛苦万分,甚至自卑,自责。其实这压根不是自律,这只是间歇性自虐。
我曾被这种间歇性自虐折磨得差点放弃人生,直到认清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才开始享受真正的自律。
2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自律只是“比我成功的人比都比我努力,我有什么资格不努力”的焦虑,和“多学一门知识,多考一个证,总是好的”的迷茫。
被焦虑和迷茫驱使的自律是痛苦的,没有方向的,很容易被打回原形,甚至会因此怀疑人生。
真正的自律,是建立在自知、自信之上的,不是盲目的自我压迫、自我批判。要想做到真正自律,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着手。
一方面,需要你弄清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不因外界刺激而去自律。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这表明人对感兴趣的事,会产生情趣,继而会很投入地工作。
当你做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问自己:我真的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吗?感兴趣到什么程度?能够为这份兴趣付出多少努力?想清楚这些事,就算最后没做好,你也会享受做的过程。
我开始享受自律也是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开始的。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非常焦虑,27岁的尴尬年纪,没有存款,没有说得出口的职位,真是慌得一比。
做过很多读书计划和学习计划,每项计划最多能坚持一周就放弃了。
尝试过学简笔画,英语,健身,每次都是报完名就完了。后来开始写作之后,觉得写作是件特别令自己开心的事情,所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学习写作,尝试写作,虽然还没挣到钱,但是能够坚持学习和练习3个多月,真的非常开心。这是除了吃饭,睡觉以外能坚持最长时间的事情。
而因一时刺激而做得事情,很难坚持。因为内心缺乏变好的原动力,坚持只会加深痛苦。
我前同事汪清,看到圈内好友都在学英语,好几个朋友还因英语好,得到不错的晋升机会。她便发誓也要把英语学好。
她是个执行力超级强的人,一咬牙,花大价钱报了英语班。可她一点也不喜欢英语,平时连英文电影都懒得看,工作中也用不到。
学了一个月,便再也不想碰了,可心疼学费,不得不坚持。
又过了两个月,实在扛不住,只好把课程转给别人,顿时整个人都轻松了。
看到别人都在健身,就“自律的”去健身;看到别人都在读书,就“自律的”去读书;听别人说学英语好,就“自律的”去学英语,你只会被自己虐死。
做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工作,永远没有你想象的光鲜亮丽,枯燥和乏味是必不可少的。
真正的自律,需要你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因为兴趣,才能在枯燥乏味中找到乐趣。就像婚姻一样,因为有爱,才会在一地鸡毛中找到坚持的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持续性地混吃等死,间歇性地踌躇满志,我们有的时候懒得像只猪,但我们却不敢像猪那样懒得心安理得。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眼前的一切,也不满意眼前的自己,最终我们没能配得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有的苦难。
3
很多人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后,自律变得理所当然了。可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但仍希望变得更好。那么我建议你从另一个方面入手,从工作中找到自律的原动力。
在工作中,做你擅长的,变擅长为核心竞争力,建立长久自信机制。
得到的职场教练汤君健,曾说过: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领域,这个领域刚开始可以很小很小,每过一年适当扩大一点,慢慢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在告诉我们要把自己擅长的,变成核心竞争。用核心竞争力去竞争,而不是用你“喜欢”和你“感兴趣”去跟人竞争。
年初,朋友橙子经常在朋友圈,晒她学习打卡的日常,读书打卡,PS学习打卡,很是忙碌。
前段时间,约她出来逛街,本以为她过得很充实。谁知,她却说自己很迷茫,从事新媒体行业两年,业绩一直不太好,快坚持不下去了。
我问她:你工作中最擅长的是什么?
她很疑惑地看着我:“每天工作都差不多,更文,排版,社群管理,可就是涨粉慢。”
我又问她:“做什么时,你内心最有成就感,最开心?”
她想了很久才说:“文章写得好时,最开心,只是一年中写得好的就那几篇。”
我说:“写文章时最开心,说明你内心对这件事有足够的兴趣。写得好,说明你有能力可以做得更好,只是需要时间打磨。
那你就花最多的时间训练写作的能力,写作能力提升了,爆款就出得多,粉丝量自然就上去了,你就能进入正循环。”
但我们很多人总是为了学技能而学技能,却不知比技能更重要的是:你最擅长什么,也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否则你学的东西都用不上,最后反而浪费了时间。
真正的自律是建立在自信上的,做你擅长的事才会更自信。在擅长的事情花时间,把擅长变成长板。长板越长,你的不可替代性就越强,这样,你的职场竞争力才更强。
4
我们见过的金字塔顶端的人,无一不是极度自律的人,但极致的自律永远只有极少数的人做得到。他们的心中都有长久的目标和愿景。那我们就应该放弃自己吗?
当然不是,常言道: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这里的小人是平常人的意思。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必需通过不停的做计划来推动和约束自己。
前段时间,我加入了一写作学习群。群里时不时便有人抱怨:没时间写作打卡,没时间坚持,学习效果不好。
当时,群里稿费还不错的学员曦妈,跟我们分享了她的写作心得。
她的分享很平实,没有鸡血,没有一夜成名,其中有三点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1.自律需要长做计划,把长计划变成短计划
她有本职工作,平时还要照顾孩子,长计划对她来说执行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她给自己制定很多短期可执行的计划:
写作前,她用一周的时间分析各大公众号,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体裁,找到定位。
然后用一周的时间研究文章结构,拆解文章,边拆解,边积累写作素材。
开始写作时,她用一周去搭框架,完成写作,修改定稿。
前期写作花得时间会长一些,一篇稿子要一周。熟练后,一篇文章两天就可以成稿了。
她把整个写作的过程一个个拆解,并按照计划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完成,才能做到有条不稳。
人对无法掌控的事情总会产生恐惧感,而按照计划去做,能减少因恐慌感带来的迷茫和不安。
2. 坚持自律需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每完成一项计划,她就会和好友去逛街,看个电影,吃顿好的,或者给自己买件礼物,及时奖励给了她前进的动力。
3. 长久自律,需要与自律的人结伴同行。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她跟几个写作的朋友建立了写作群,当她没有坚持的动力时,朋友间的鼓励给了她精神的力量。朋友间的交流,又激发她写作的灵感。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无法做极度自律的人,那就做“有计划” 自律的人,把长计划变成短计划,不停地去做短计划,总比不计划好。
不盲目自律才是真自律,真自律的人总能找到好的方法,“走心”自律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别总眼红别人“毫不费力”就成功的光环,别人却羡慕你轻而易举就放弃的轻松,傻子才会相信世上真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找到那个让自己自律的点,行动起来,不问收获,默默耕耘,才能活得真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