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魅055音韵
好,我们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讲两次两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下我们教材的下册的通论的第四章音韵。在教材的下次的610页,什么叫音韵呢?
音韵,它也叫声韵,它指的就是汉字的字音当中,声韵调,一个汉字,它都有它一个声母韵母和他的声调,这样三个要素,指这三个要素的总称,这叫作声韵音韵。
研究辨析,声韵调这三个要素。并且研究汉字的声韵调,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异同。
也就是说要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这样的一种工作,或者说叫学问,我们教材就是说学这就叫音韵学,也叫声韵学。
我们这些通论里面,还不是严格意义上说音乐学要讲这些知识,而是要讲一些跟音乐有关的一些基本的,与我们古代汉语的学习,最为贴切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语音,也就说从刚才我们的介绍,你可以看什么叫音韵来看,因为他是研究语音的。
语音语义语法,这是语言的要素。语音跟语言的其他的要素一样,它是时刻在变化的。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它只有积聚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才有感知,才能感觉这已经发生变化了。
我们今天的汉语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过来,汉语刚刚产生时候的语音是什么样,现在没有办法考察了,因为没有录音,现代的一些学者,近现代这些学者,对于古音的考察,他依据的是什么呢?。
有文献记载的给他了。当然要通过很多的途径,来去考察的。对有文献记载以来的汉语语音进行研究以后,现在的这些学者的意见,也并不一致。但是,有一点的是什么呢?
就是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今语音不同。这一点肯定的。一方面,我们可以从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对比,来体会古今语音的变化。为什么?
因为现代的汉语的方言,实际上都是用母语演变过来的,这一个母语在不同的地区它演变的速度不一样。因此,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小,就造成了各个地区的共识的平面上的语音的区别。
所以,这种共识的平面语音区别,其实是一个汉语的历史的与演变的一个表现。另外我们在读古书的古代诗词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大家都非常熟的是《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辐、侧、直、亿、特、食”,这些字是这一章诗里面的押运。
这首诗,我们今天读起来就很不押韵,很不和谐。但是,它在古代,特别是诗经时代,他是押韵,它都是同一个韵。现在有的方言里面还读这些词还押韵,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些方言它保留了古代的语音。所以,说有的方言保留主因多,有的声音变化大。这是说明一个观念,就是告诉大家,古今语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对于古今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古人有分析,分析就分个不同的时期,我们调查在610页上也举出了一些具体的分析,这个呢,它主要是根据的是钱玄同和罗昌培的这样的分期。这种分期有分六期的,有分四期的。
对于这种语音演变的作分期的目的,就要在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上,规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识的语音系统,来作为对语音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粗分为四期,精分为六期。
四个时期的分法就是,包括上古音时期,这就是周秦两汉,也就是公元三世纪以前。
中古音时期,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代,这个时期是公元四世纪到公元13世纪左右,这叫中古音时期。
然后是近代音时期,近代音从朝代来说是元明清,公园是13世纪到19世纪。
然后是现代运营时期,这就是五四运动以后。
四期的分法比较简明,概括性比较强,对于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之上,完全足够的。所以,我们就把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现代音,这样的大的概念树立起来。
为什么要在古代汉语课里面学习音韵的知识?
我们学对音韵的知识,主要是为了解决文献阅读当中的词义问题。包括假借,包括连绵词,包括同源词,这都需要有一定的音韵知识。
第二也是为了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文的韵律。这些韵文,要是没有一个古音的一个基本的知识,你不知道它的韵律的美感。
解决文言阅读当中的词语问题,由于通假也好,这个同源词也好,等等,自主派生他都上跟上古音有关。所以,要运用有关上午应该支持提高古代诗歌韵文的欣赏水平,了解它的韵律,就既需要中古音的知识,也需要上古音的知识。
我们这个课程给大家,我们学过的一些文选大家都知道,主要的学的都是无韵的散文。
我们最后可能要给大家讲一首诗,黄鸟那是有韵的,剩下都是无韵的。所以,我们以散文为主,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么大的精力讲这么多散文,不讲韵文呢。
我们也有一个观点,这就是我们如果了解了散文的语法,词汇,文字,包括音韵修辞等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举一反三,自然能够读懂韵文,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韵文里面的那种跟散文不同的那种语音上的美以及它的含蓄凝练等等。更主要的是一种体验,而不是我们语言本身客观的一些规律的学习把握才能够解决的。
所以,我们这个课以学散文为主。既然是以散文为主,我们主要解决的是什么呢?
它的词义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最主要的是需要上古音,但是,学习上古音知识,你离不开中古,因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学者们研究范围的结论是从中古音出发的。所以,我们也要涉及到一些中古音的概念。然后我们再来重点的讲述,如何判定字韵的上古的声韵相同相近这些方法,我们在这一章里面准备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是音韵的一些基本概念,要想知道什么是音韵的一些后面一些知识,有一些概念我们是应该树立起来的,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第二个是上古的声韵系统。
第三个我们简单说一下,学习音韵对于阅读补充有什么作用?
我们先来介绍几个应用的基本概念。
音韵这个东西,一方面是古代汉语里面很难学的一个很难掌握的一部分知识。但是,它又不是说绝对不能达到的。为什么呢?
因为语言的几个要素里面,只有语音它的演变是最有规律可循的,它的规律性最强,因此,你可以掌握这个规律,来了解它的个别现象。因此,学习音韵,实际上它的难度,它的困难不在于了解应用的一些基本知识,而在于什么。
而在于你能够背下来,记住哪一个字,在上古音读什么,它属于哪个就是具体的字音的所属。属性。这什么,变化大一些。但是,我们并没有在这个课程里面对大家提出这么高的要求,我们只是希望大家掌握前面比较容易掌握的这种语音演变的基本的一些规律,大的总的经验。所以,我们说音韵的知识也是可以学好的。
是就我们这门课程的内容和它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来说,那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大家要树立信心。
好,我们先讲几个有关应用的基本概念,这就是关于声母的概念,关于韵母的概念。关于声调的概念,以及关于古书注音的概念。
第一个,关于声母的概念。
声。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声母。也简称声纽,或者就简称纽。
这样这个术语就表明古人他认为什么,认为声母在一个字中间有很重要的作用。其实这个未必是符合语音的本来的情况。因为我们都知道语音里面最重要的成分是它的主要元音,和它的声调。
但是,这表明了古人的一个看法。当然这里面也有古人的假借和同源字词的字母派生中间的声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一个原因。
因为是更为深的一个内容,我们就不多涉及,我们就知道。就是声,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声母。汉字有声母,有韵母,有升降。
古人在数同一个声母的汉字当中,取了其中的一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这个代表字就叫作“字母”。换句话说字母是什么呢?
字母就是代表某一个声母的那个字。比如说,帮助的帮。
它的声母是什么?是[B],[B]这个声母古人就用帮助的帮来代表它,作为他的代表。所以,我们说到帮的时候,古人说,邦的时候,实际上它就表示的不是包括帮,和他们的就是多和他们的on韵母,包括声调都在里面,没有,它就是指的他的声母。
比如说,滂,它的声母是[P]。我们就用滂,来作他的声母的代表词,这就叫字母。
传统习惯上把这个声母分成五音。也有的七音。五音七音也是字母的一个概念。
五音指的是什么呢?
指的是声母发音的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龈。喉音。所以,古人说的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舌根音。
所谓七音在五音的基础上,又分出了一个半舌音和半齿音,这两类。
按照七音来分,用36个字母。刚才说过的字母来代表指称中古声母。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36字母。
36字母调材在623页上讲了,是唐末宋初的,有一个和尚提出来的,对于当时的语音的声母的一个归纳。
包括唇音的帮滂並明、非敷奉微。
舌音的端透定泥,知彻澄娘。
齿音的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
牙音的见溪群疑。
喉音的影晓匣喻。
半舌的来。
半齿的日。
这是36字母,但是36字母是当时的人的总结,并不是跟当时的声母的情况完全一致的。
那么真正能代表中古的语音的,经过现代人的研究,通常是以隋末唐初的语音为代表,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产生的一部韵书叫做《切韵》,《切韵》包括后来从它演变出来的《唐韵》《广韵》,他们所反映的语音的系统,可能跟当时的语音比较接近。
那么《切韵》《广韵》的声韵系统也有36个,但是跟36字母有区别,所以我们给大家看一下有这样的一个表,这个表实际上它的区别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