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害怕被别人轻视,太需要被别人认可,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而且是一种纵向关系。人人都是平等的,不需要因为别人哪方面厉害,或者能力比你强,你就很听他们的话,或者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人都是平等的。不需要察言观色。要有勇气。我们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的
- 总是与别人比较,比较自己做的够不够多,自己能力强不强,口语好不好。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就好。别人其实没有可比性。而且与别人比较,是把别人当作敌人。这样的话,永远不会有深入的关系。要把别人当朋友,伙伴。真心地祝福别人
- 觉得大家都应该喜欢我,或者很害怕被别人讨厌。没必要!!别人喜不喜欢你是别人的事。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
- 总是想评价他人。其实这是以一种俯视的角度看待别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横向关系
- 不去焦虑未来,活在当下(live for today/live in the moment)。把过程本身也看作一场旅程。过好每一分钟,每一个点。
- 总想让自己变得特别一点,或者觉得自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因为自己还是无法完全接纳自己。我们没必要一定要是特别的。我们可以是普通的。我们可以是平凡的。
-
摆脱来自过去的束缚
-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 去探究某个行为的功能/目的
- 母亲用高声来震慑住女儿,进而使其听自己的话,所以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 生活方式(世界观)是可以选择的,要有改变的勇气,尽管这样不轻松
-
摆脱来自人际关系的束缚
-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 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
- 害怕被别人轻视/拒绝,害怕心灵受伤 -> 目的: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 变成一个只看自己的缺点,讨厌自我,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的人
- 自卑感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自卑情结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 夸耀不幸->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想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以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
-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 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应该把他人看成伙伴而不是敌人,真心祝福他人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
- 在受到挑衅的时候绝对不可以上当,考虑一下那个人的隐藏的目的,是否是权力之争,不做任何反应。
- 没必要以来发怒这一工具。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
-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束缚是想要支配对方的表现,也是一种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
- 讨厌某个人,是因为逃避与这个人的人际关系才去捏造别人的缺点。
- 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
-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当然是为自己而活。我们要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开,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 辨别是谁的课题-》某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 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
- 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是考虑
- 他人是伙伴,我们生活在伙伴中间,那就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还可以认为自己在为伙伴们——也就是共同体——做着贡献。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social interest)。
- 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因为这样会无意间营造出上下级关系,是“纵向关系”。我们应该建立横向关系,人虽不同但平等。经济地位跟人的价值毫无关系
- 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察言观色属于纵向关系,这才是想要逃避自身责任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 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想要建立起横向关系,应该是说一些更加真诚地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通过为他人服务能够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不是被别人评价说很好,而是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 我们仅仅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从“存在”标准上去接纳,而不是行为标准。不要和任何人去比较,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存喜悦和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
-
摆脱来自未来的束缚
- 现在才是我们唯一真正经历和拥有的
- 自我接纳:真诚地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我们既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但是,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分清楚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
- 他者信赖:无条件地相信他人。假设你把人际关系建立在怀疑之上,处处充满怀疑,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身后的关系。背叛是他人的课题。我们的目标是把别人当作朋友
- 他者贡献: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
- 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幸福即贡献感。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
- 甘于平凡的勇气。为什么非要特别呢?这是因为无法接受普通的自己。需要自我接纳。普通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 不要把人生理解成一条线,把人生理解成点的连续。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蓦然四顾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嘛?。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的运动。跳舞是如此,旅行本身也是。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如果感觉能够看得到过去,也能预测到未来,那就证明你没有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 认真过好此时此刻,不去设定根本不存在的线。
- 为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
- 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 选择自由,选择不惧怕招人讨厌,不为他人而活,只为自己而活的道路。迷茫?只要做出他者贡献,你就不会迷失
- 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
人生课题:
- 工作课题
- 交友课题
- 爱的课题
-
人生目标:
- 行为方面: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
- 心理方面: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