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暑假。
我从小肝火旺,极爱出汗。赶上三伏天,那汗冒得真像下雨一样,爱出汗就爱招蚊子。但即便是这情况,也阻挡不了我对暑假疯狂的热爱。
小学二三年级,我是个调皮捣蛋的姑娘。一到暑假我就撒了欢儿。每天和小伙伴们蒙住眼睛摸人玩儿,活人木头人;或者和他们一起演射雕英雄传,总是喜欢从郭靖黄蓉的初次邂逅那里演起,中间又每次都会因为角色分配和剧情争论不休。如此这样追逐打闹到大人喊着回家吃饭。那个时候我总是出了一身汗,跑闹扬起的尘土落到脸上,再用小脏手胡乱抹一抹汗珠子,脸上就都是一道一道的泥痕,跟个泥猴子似的。这样回家还总是着急麻慌地跟我妈来一句:“吃得什么饭,饿死我了,赶紧吃饭,还要出去玩儿呢”。我妈便又可笑又可气地数落我:“这哪有个姑娘样儿啊,风风火火的,每天就知道疯跑,作业可做了!”我心里自然又烦又扫兴,告诉她不着急,暑假还长着呢。其实每年暑假开学前几天都是疯狂打脸现场,作业总是哭着补完的。
记忆中最提心吊胆的一次是我和表弟俩人在外墙根玩儿过家家,不小心把干柴点着了,着火了,大人们都跑过来用脸盆浇水。我和表弟都吓傻了,站在原地大哭不止。就这样我还没消停。大姨夫工作调动,离开了我们那个小城,去了大城市。他们家的房子空荡荡的,我喊来我最好的朋友,当时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一瓶黑色的墨汁和两管毛笔,俩人有说有笑地拿着笔,在白色墙壁上挥毫泼墨。你画个小人儿,我画个专门逮小孩儿的三角老太太;你画个太阳,我就画一片花草。这个屋画完跑去另一个屋子继续画。当时真的别提多开心了!用现在的话讲,那叫释放天性啊。玩儿的正开心,我姥姥进来了,看到我笑着跟我打招呼。然后就走了进来。当她看到那一墙的黑墨画儿,气得跳脚,我和好朋友吓得赶紧跑出来。后边姥姥骂,我们就只顾没命地跑了。直到现在那种肆意挥洒的快乐和见到姥姥时的惶恐不安,仍然记忆犹新。至于后来大人对我的惩罚,我就不记得了。
到了五六年级,我忽然就文静了。暑假少了很多疯跑打闹。更多的时候我喜欢看书。姥姥独爱武侠小说,她的柜子就是武侠世界,有的是江湖恩仇。一到暑假,我就钻到她的屋子里打开柜子翻看她的小说。什么金庸,古龙,卧龙生,柳残阳,墨残阳。正统的,山寨的,当时确实看了不少。
初中了,姥姥开了一家书店。书更多了,那个年代以琼瑶为代表的言情小说正风靡。书店里有整套的琼瑶作品集,岑凯伦,席娟,亦舒作品也很多。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潮流引导,当时并没有正经八本的看过经典名著,看得比较随性,初中三年就看言情小说了。最喜欢下雨天儿,蜷缩在沙发里,一看就是一整天。
高中的暑假记忆最深的就是追剧了,新加坡剧,港台剧,最是痴迷。倚天屠龙记,唐太宗李世民,东京爱情故事,烈焰焚情……跟着剧里人物体验不同的人生故事。那是爱做梦的少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