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在与人交往中,总有一些人会让你感觉如沐春风,交往起来非常轻松。
但也总有一些人,常常会给你压力,甚至让你忍不住皱起眉头。
为什么差异会如此大?
因为,有些人心里有明显的边界感,清楚的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分寸把握得很好。
然而,在有些人心里却没有边界感可言,总会做出一些让人心里不舒适的行为。
比如:不管和对方什么关系,动不动就问一些让人不愿回答,甚至无法回答的问题。
“你每个月赚多少钱啊?”
“你多大了,结婚了吗?”
.....
你不想回答,别人还会想着法的继续追问。
往往,我们都不喜欢跟这样的人交往,他们的问题主要出在哪呢?
主要是因为,跟这样的人交往,动不动就来窥探别人的隐私,触碰了他人的边界,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来源:网络侵权删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人和人的关系有四种距离。由疏到近分别是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和亲密距离。
也不是说这些让人不舒服的人就自私,人品差,主要是他们的这种行为,已然让人越界了。
许是时代发展了,社交更便利的缘故,人与人之间越发没有距离感。偶尔碰上交往中注重距离和边界感的人,往往还要被扣上没有人情味的标签。
事实上,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边界感。
01
何谓边界感?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
你在你的范围内做事,我也在我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跨越了边界,就需要征求对方的同意。
而拥有边界感的核心要求:
首先要识别什么是边界;
其次是你要懂得“要在边界内做事,如果越界,需要征得对方同意”这个基本的礼仪。
婴儿是没有边界感的,在他出生时,他认为他和妈妈是一体的,他不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
等他慢慢长大一些,他才会渐渐认识到,原来我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这个时候,他的边界感才会逐渐形成。
然而,有些人即便长大了,仍然分不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
正如武志红老师打过的一个比方说,有些人虽然长大了,但是心理上还是一个婴儿。
这样的人就叫做巨婴。
02
为什么有些人缺乏边界感
有些人边界感之所以缺乏,往往与他他小时候的生长的环境有关。
在他小的时候的成长环境中,没有人让他清楚的认识到什么是边界感。
这也是为啥,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一些让人不舒服的举动,大都是因为对方没有清晰的边界而越界了。
来源:网络侵权删
比如工作中:
有一位老板,他有一位很得力的下属,公司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
突然有一天,这个下属决定要辞职了,老板就问他:“你做得这么好,为什么要辞职呢?”
他说:“因为我的太太想要离开这个城市,虽然我也很想留下来,但是我还是决定跟我太太一起走。”
然后这位老板就说:“那你就离婚呗,事业比家庭重要多了,你留下来简直前途无量啊,为了家庭而放弃,太可惜了。”
你看,这个时候,这位老板就越界了,他没有意识到离不离婚是别人的决定,跟公司没有关系,这就会让别人陷入很尴尬的局面。
又比如生活中:
你刚刚才认识的一位新朋友。
开始的时候,比较有礼貌,互相介绍自己。
聊着聊着,对方突然问你:“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啊?”
这个时候,你就不想搭理他了,因为他越界了。
甚至,有的人还会继续跟你说:“我一个月赚3万块,你呢?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我告诉你了,你也告诉我吧。”
这就更不礼貌了,一个月赚多少钱,这是个人的隐私,隐私的所有权属于自己,别人不应该主动询问。
如果你主动告诉别人我一个月赚3万块,这是你自己愿意把所有权分享给别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一定要跟你交换吧!
由此可见,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边界感其实都非常重要。
不侵犯别人的边界,这是一个成年人的基本修养。
否则,没有边界感,即便长大了,也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巨婴”。
03
培养边界感得从娃娃抓起!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注重娃娃的边界感的培养。
不然,等娃娃长大后,往往会因为边界感的缺乏,在生活、工作中四处碰壁。
培养娃娃边界感,从小事抓起!
①帮孩子分清楚,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
比如:孩子要拿你的手机,你可以明确的告诉他:,这是我的手机,不是你的。
如果你想拿,你需要问问我:我可以拿你的手机吗?
在幼儿园里,如果孩子想要玩别人的玩具,也要先学会问可不可以?
让孩子清楚他自己的物品,他自己也有权利同意分享或者不同意分享。
这取决于孩子自己的想法。
②不要随意拿走属于孩子的物品去逗孩子
有的家长看孩子玩玩具的样子好可爱,就想要去逗孩子:突然把孩子的玩具拿走,看孩子的反应,结果把孩子惹得又气又急。这种做法特别不可取。
因为它首先会就把孩子的界限感打破。
长期以往,在孩子的意识里会发展为他也可以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
另外,突然扰乱孩子正在进行的游戏和工作,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③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当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有了自己的小书包,请让孩子自己背。
孩子的饭要自己吃,孩子的衣服要自己穿等等。
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非常愿意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这是他这个阶段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
这样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以及界限。
若家长会无意中因“爱”妨碍孩子的发展,孩子的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
④在不破坏规则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我们尽量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
出门时穿裙子还是穿外套,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春游野餐,孩子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吃的食物都要带一些,要让孩子也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尊重并采纳孩子的意见,也尊重自己的喜好。
边界容易让孩子建立安全感,他知道自己有发言权,并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这样,他也会尊重家人和周围的世界。
边界感不仅仅是保护孩子自己,更是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
来源:刘润(ID: runliu-pub)、枫叶小熊
(文中部分案例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希望萌宝成长路上都有父母相伴
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朋友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