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功利,所以没压力。前两天看《他乡的童年2》这部纪录片时,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培养出巴赫,贝多芬,舒曼这样世界级古典音乐大师的国家,我原以为德国的家长会对孩子的音乐学习要求严苛。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他们从不强迫孩子练习乐器,非专业的孩子也不设考级制度。他们认为学习因为不是为了金钱名誉,而是生活的调味剂。在这样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家长不功利的态度下,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得以持久。
这让我想起我学习英语的历程。
我生于农村,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相比较与那些从幼儿园就接触英语的孩子,我理应早就放弃英语学习。可是,直到现在,我仍旧对它保持浓厚的兴趣。我认为这跟我妈妈不功利的态度有莫大关系。
受困于有限的知识水平,妈妈那时也确实不知道英语竞赛,英语培训之类的东西。不过,她也从未要求过我分数和名次,她只跟我说:”感兴趣就好,感兴趣就能学好。“ 在妈妈不功利的态度下,我中考高考都拿到了很不错的成绩。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妈妈当时要求我拿高分,力争第一,也许我早就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了。
家长的不功利能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忱,反之,太过功利真的有可能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我有个朋友就是如此。
朋友的儿子三岁半了,朋友想给他报个绘画班。朋友的目的非常明确,她希望小朋友能尽快在绘画上画出成绩。正式上课前,朋友就跟老师提了要求,她希望老师对她儿子严厉些,让孩子能尽早画得像样。
老师自然是听家长的,因此对朋友的儿子格外关注。然而,正是这份“格外关注”让小朋友非常痛苦。小朋友直线画得不直被批评,画画时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师点名,规定时间没画完也会被老师留堂,小朋友经常因此在课上大哭。
就这样,小朋友变得越来越抗拒画画,一度只要听到要去画画就开始哭。无奈之下,朋友只得停了孩子的绘画课。我想,那孩子的绘画之路或许就到此为止了。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难免功利。在功利心的驱使之下,父母焦虑,孩子也深受影响。都说养育孩子就像是牵一只蜗牛散步,等一朵花开。蜗牛自有它行走的节奏,花朵也只在时令季节开放。假如我们功利地强迫蜗牛如兔子般疾速,要求牡丹在寒冬时节就绽放,那结果有可能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