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抽空去看了《美女与野兽》,想起上一部在电影院看的电影还是《爱乐之城》,都是充满话题的电影,两厢对比,再想到自己身上的境遇,实在有些五味杂陈。
其实看这部影片之前有看一篇推文,说艾玛五年来演技不变,模式化表演诸如此类的批评,很是影响观影感受,全程在注意艾玛的表情,唉,如果不看那篇推文的话,应该就只顾着舔颜了吧。说到颜值,俊俏的大表哥只露了那么几分钟脸,着实有些吃亏。
回来以后在空间看到一张图片,上面写着,个只电影告诉阿拉,只要侬有米有房子,女人根本伐在乎侬,到底是人还是猔牲。开始只是觉得上海方言读出来很搞笑,再想想,变成野兽的王子仍然富有,锦衣华服,甚至还有一群无所不能的仆人,制造各种绚丽魔幻的场景,恰恰满足了每个女人的公主梦。
但是不是这样的,艾玛主演的贝儿,带着她的标签,这里的贝儿不为眼前的物质所动,只爱读书。所以当她在野兽身边念着莎士比亚的诗句,而野兽接住她的话时,贝儿惊讶不已,甚至刮目相看。之后两人的相处里,也多是一同读书的画面,可以说野兽用他巨大的藏书室征服了贝儿。
虽然不得不吐槽,一方面是乡下小村庄藏书匮乏,另一方面,即使是贝儿,说到最爱的作品,也只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与电影主题颇为契合,教野兽如何去爱,但还是带着小女生对生生死死荡气回肠的爱情的向往,让人不由一笑。
电影中还有一个令人发笑的小插曲,酒馆里来福带着众人盛情赞扬加斯顿,最后却不知道加斯顿这个名字怎么拼写,极为尴尬地收尾。幸而酒馆里的大家都是文盲,所以大家也就一带而过,给银幕前的观众制造了可怜的笑料。也难怪贝儿想到加斯顿太太,只会鄙弃地说做梦了。而加斯顿这个文盲,自负自大,最后演变为用心险恶,不过是活在众人制造的假象下的可怜虫。
电影散场后,我回想着情节,美女与野兽之间产生情愫的条件大概是两个,家庭或者说父母童年,共同分享这些经历后距离便大大拉近,第二是共同爱好,或者说话题,而不是鸡同鸭讲,相顾无言,徒惹厌烦而不自知。这两点在现代男女之间的相处似乎也是极为应验的。
都说这是个看脸的社会,但颜值只是第一道坎,入门条件,你的颜值决定了我愿不愿意探究你的内心。很多人说,只要那个人对你好就对了,我是极不赞成这种说法的,如果心灵不够契合,再多的好,都只是负担,而真正的灵魂知音,无关颜值。当然,为了生活下去,一定的财富是必要的,考虑到这一定的财富,我还可以少吃一点。
最近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一直认为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原生家庭的影响,不期然这部电影印证了我的想法。王子的童年缺失了母爱,在严厉冷酷的父亲的影响下,脾气暴躁,自私刻薄不知道如何去爱。贝儿虽然也从小没有妈妈,但温柔睿智的爸爸给了她全世界。所以当野兽带她到巴黎找到妈妈的痕迹,并且放走贝儿回到爸爸身边,这一刻,他学会了爱,也认识到对贝儿的爱。这其中曲曲折折,家庭的影响不可小觑。
看电影的时候有几个镜头,野兽悲伤地看着玻璃瓶中脆弱的玫瑰,神情哀伤又落寞,我却不知为何想起一句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实在前后搭不着边,不过,想必王子的内心也是柔软的吧,只是太长没有人走进来,渐渐荒芜了,此时贝儿不经意闯入,种下一片玫瑰。
影片结束后和《爱乐之城》私下对比,不想说演技音乐其他的东西,只看结局的话,说我杞人忧天也好,悲观主义也罢,王子与灰姑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桥段并不能勾起我可怜的贫乏的少女心,反而男女主各自实现梦想,身边有伴,天涯相安的结局更让我觉得美好。
总之又一部好莱坞式的爆米花电影,少女心低于临界值的时候可以用来急救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