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 司母戊鼎

       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任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鼎在古代不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物品,也是权力的象征。在商代,用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例如天子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或三鼎,而普通人则不能用。如果超越上面的规定,就叫做“僭越”,是犯罪的。

        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道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也是世界少见的珍品。它是商代晚期制品,现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从铭文“司母戊”看,它是为了祭祀母而铸造的。鼎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这个鼎呈长方形,在鼎身的两侧,用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装饰兽面纹和夔纹,中间素朴无纹,使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四足成柱状,足与器身相接处,也饰以兽面纹。鼎的两端口沿上有立耳,铸有两虎相向张口食一人头。鼎的转角处有高起的棱角,既增加美观,也起到坚固的作用。

        这个鼎形制雄伟,具有浑厚、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从鼎的铸痕看,鼎身的每边需8块外范构成,鼎足是用3块外范构成。鼎足是空心的,只在最末端有一段实心,这是使与鼎身保持相似的厚度,使在冷却过程中,不致因收缩不一而产生开裂现象。鼎耳也是空心的,由于这样一个大鼎,必须用鼎足朝上浇铸的办法,所以鼎耳是单独铸造,然后再与鼎身合铸在一起的。这种方法,称为“分铸法”。这样大的铜鼎在铸造时需要同时用100多个“将军盔”来熔化铜液,估计约需几百人才能完成这件制作,它反映了奴隶们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