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是因为了解了作者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浪漫爱情❤️,一个字的告白一个字的回答,却,说不出的浪漫。对于《围城》也是早早想要一睹里面的内容,只记得“城外的人想要进去,城外的人想要出来”身边大多朋友不无如此。却不知道因何想要进,为何要出。如今一读,大概明白个中滋味。
读书时,主人公【方鸿渐】是最易被代为作者本人的,以为作者就是主人公,里面的故事就是他的经历,其实不然,但也大多有引入一些身边人故事 ,经过调整,成了书中人形。读起来就像是看着身边的人一幕幕发生,非常实际,也十分让人感触。
书中出现了一些人物,方鸿渐的故事作为主线���分为几个阶段和主角发生着一些碰撞,使得情节波澜起伏。
一、感情线
周家女儿~鲍小姐~苏文执~唐晓芙~孙柔嘉
①周家女儿家里安排定亲,没得感情。但家庭给出国读书以及回国找事出了很多力,可以说是为了培养主人公付出不少力。但周家女儿因病走得早,没得故事发生。
②鲍小姐是回国船上认识的,开放热情也主动,吸引了主人公。谈了一段时间,但并未公开化。最后因为下船了主人公被无故抛弃,因为鲍小姐有未婚夫,而对主人公也只是船上无聊消遣玩玩而已。
③苏文执,留洋博士,长相美丽有资本又傲,和主人公以前是同学,莫名对其关注颇多。前期不表示,默默看着主人公谈恋爱吃醋,后面主动联系表明心意❤️。在过程中使出不少劲,想要获取主人公的爱❤️。但由于主人公不喜欢她,表明之后,直接断了联系,也同时爆出主人公不少黑料,使得主人公喜欢的人也对他产生了误会。做的挺狠的。
④唐晓芙,苏文执的堂妹,和方鸿渐慢慢互相钟意,是唐晓芙最爱的女人,想要去约会却又谨慎的对象。最后因为误会没有在一起,也没有再联系。
⑤孙柔嘉,主人公好朋友的亲戚,一起坐车旅行去工作,是个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不简单的一个人。和大家都相处平平,最后因为一些计划使得主人公和其结婚了。结婚之后开始展露女强人形象,把主人公管的死死的,俩个感情不深却也不散,就这样过着,吵吵闹闹。现实的例子。
看完这条线明白了《围城》的一个角度,感情也是,谈恋爱是美好的单纯的,我们想要进,然而结婚面临的很多事,当其发生时我们可能就想要出了。就像是鸟笼,就像是围墙。
①最后在一起的不一定是最爱的。总有点遗憾。
②我们总把最狠的话(最坏的态度)留给最亲的人,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不会离开的。
③一旦结婚,就要牵涉很多人很多事进来,包括朋友、亲戚,为人处事和能力条件都变得很现实很重要。
二、事业线
德国留学~三闾大学~报社~辞职
①在德国没有好好学,浪费了学费,最后没得到文凭,又不好意思回去,就跟爱尔兰人买了个假文凭。家里人因此非常看重,还登报,自己却心虚的要死,这也是给他后期的事业埋下伏笔:放不开手脚,自卑,没能力,没底气。
②三闾大学,其实是一所新开的学校,说招人过去,给其一个教授当当。到了后校长也发现他学历的问题,只给其一个副教授头衔,加上授课因为有其他老师顶上,所以自己在那边混的很一般,也不被重视。学校里发生一系列需要关系处理的事情。想到一句话“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际关系是金牌,思考能力是王牌”,主人公几乎都缺乏。第二年没有被发聘请书而结束了这段工作。
③回到内陆,找工作是因为拖朋友赵辛楣推荐,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工资比对象少一半。最后也辞职了。
对于做事业来说,很多未涉入社会的学生仍然抱有一种理想主义,觉得自己一定会一展宏图或者一定会有所建树,但时常受到现实的打击而无力回击。其实出到社会,也是进入了一个圈圈里,要面对人际关系,关系很重要,能力很重要,等等,都是看个人造化。
①遇强则弱,遇弱则强。
②出门靠朋友,关系的重要性。有些是好朋友能帮到自己,有时候是我们工作需要人脉处理。要懂得交际,为人处事非常重要,他人愿不愿意和自己打交道。
③要有某些方面能够很突出,才会被看见,不至于无用。
本书虽然已经是挺多年了,但里面诸多细节细究能反映现实可叹。对本书如果感兴趣,可以一品。
202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