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既然是科学,就有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盲人摸象随心所欲。有感于现场看见的工作方法的匮乏,我将能想到的一些工作的小方法写个系列,望能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将您的好方法分享给我。
------------------------------------------------------------------------------------------------------------------------------------
方法02:分解—分析—分而治之
案例:新团队管理
1 情况:
1.1 某中部地区公司为改善公司品质管理水平,从沿海地区招聘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品质管理经理。2个月后,品质经理找到总经理,表示想要离职,因为无法管理部门员工,25位部门员工都跟他对着干,其中甚至有员工威胁他“要在上班路上堵他,卸他一条腿”。
2 工作步骤:
2.1 分解:
2.1.1 总经理与部门经理坐下来,把25名员工做了一个分类,分类的标准有两个,“会不会干活”和“愿不愿干活”;
2.1.2 这两个标准将25名员工分解到了四个象限里面,其中双高的员工1人,高技能低意愿的10人,低技能高意愿的13人,低技能低意愿的1人;
2.1.3 如果不嫌麻烦,分成九宫格也可以的。
2.2 分析:
2.2.1 双高员工可以说是经理的梦中员工,可惜只有1人,这个是当下的左膀右臂;
2.2.2 高意愿低技能的员工有一些是当年新招入职的应届生,有些是有一些工作经验,但因为公司以往内部训练的体系不够完善,对大家的工作职责、标准也不够明确,尤其是没有随行业情况的变化调整和补充所导致的。这部分员工要尽快帮助调整,否则长期的技能不足带来的反复工作失败,就会使他们变为双低员工;(多讲一句,这一点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个词条“习得性无助”。)
2.2.3 高技能低意愿的员工,有的是因为以往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放羊式管理,大家散漫惯了;有的是持靓行凶,要看看新领导你有没有本事管我;有的是觉得我应该可以当部门经理,你这个外来人算什么;
2.2.4 双低员工还好目前只有1个,就是那个要卸腿的。
2.3 改善(总体原则就是分而治之):
2.3.1 双低的那1个员工会被调离品质管理部,这里面有些不可描述的事,就不讲了;
2.3.2 高意愿低技能的员工要组织梳理工作内容、操作标准、工作工具和方法,通过培训补充技能,并明确公司的操作要求,在岗训练一段时间再跟进结果再调整;
2.3.3 高技能低意愿的员工,其中有的在看风向,公司如果认为新的标准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而必须要做,他们也会调整站队(装都会装一下意思意思);有的是纯傲娇,各种不服,技术类人员多少都有点这样,但是只要新经理实力能获得他们的认可,他们配合起来也会很好;至于想当领导的,品管部的组织架构里面还有多个管理岗位空缺,不服来战啊;
2.3.4 最后1个双高的人员,要考虑赋予更多的职责,帮助她向职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进军。
3 要点:
3.1 我们不要把管理对象和问题笼统地视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面前,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非常渺小,心生恐惧;
3.2 我们不要被从小的应试教育骗了,以为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一次性解决、唯一正确的答案,现实情况是我们每次只能解决问题的一小部分,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大问题会变小问题,小问题会慢慢消融。
4 延伸思考:
4.1 从品质经理处理问题的方式来看,有可能我们招聘了个技术高手、管理低手,团队负责人的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与组员是有天壤之别的,他空有公司赋予他的领导权力,但没有自己赋予自己的领导能力。这一点,推荐阅读拉姆·查兰教授写的《领导梯队》一书,每个管理人员可以对标书中讲的从员工到CEO的六次质变,看看自己现在在哪个阶段。
4.2 作为公司,轻视了团队融合的问题,轻视了双方比较大的地域差之下的冲突,或者说就没把这事当做事。现在招聘那么困难,人要是真的跑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4.3 从四象限目前的分布来看,这个部门原有的人员管理工作是缺失的,所以原来的部门经理已经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