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为什么可以兴起?
人类之所以能爬到地球生物链的顶端,除了善于制造利用工具外,更多是靠的是大规模灵活的合作网络。而其他物种的合作要么是笨拙大规模,要么的灵活小规模,人类是唯一一个做到了既大规模又灵活的物种,促进这一合作网络建立的动力是“共同的虚构想象体”,它往往有如下几个特征:
①不存在于实体世界,只存于人们脑海中
②只有单一个体认同它没价值,一旦所有个体都认同它了,价值巨大
③它促成的合作网络具有自我循环、持续彼此增强的特征,每一次互相确认,都会让这张网路收得更紧
④当网络收紧到一定程度时,即达到了一定强度的网络效应,那么谁也无法脱网
⑤能给大部分的个体带来好处
金钱就是一个典型的“共同虚构想象体”,本来就是一堆纸,一张纸的本来价值时远远比不上一只鸡的,一只鸡可以填饱我们的肚子,而一张纸是做不到的,但是当我们大家都认同这张纸是有价值的,我们脑海里就可以把这张纸等同于一只鸡,即把鸡虚拟化缩小成一张纸,这极其便于携带和交易,大大促进了交易的发展。无论你去哪家店、认不认识对方、要买什么东西,都可以凭着手上小小的金钱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让人类挣脱了自然界的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起了极大作用。
以往的金钱还是纸币,现在的金钱电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例如微信支付的崛起就是典型的例子,微信支付的冷启动靠的是微信红包,微信红包本质是一个金融社交游戏,非金融工具,微信红包在15年春节,变成了一个全民狂欢的游戏,大家都跨进了这张共同的网络,大家在快乐玩游戏的过程中,都无形中认同了“对方发出来的电子红包就是真实的金钱”这一想象虚构体,当春节过后,用户彼此发红包的频率下降下来了,微信通过补贴滴滴的方式让用户形成持续使用微信支付,直至形成习惯,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得到了便利和省钱,甚至一些只坐公交上班的用户也改为坐滴滴上班,大大增加了客户群体,这样一来司机不仅得到了便利还得到了比以往多得多利润,双方每一次的使用都让这张网络收得更紧密,彼此都离不开微信支付,乘客一旦中途改为纸币支付,会觉得非常不便利不舒服,可能还面临司机无忧零钱找的局面,司机一旦不用微信支付,乘客会因为身上不带钱而选择不坐他的车,那么司机的利润就会大大缩水,所以他们谁都离不开微信支付这张网络了。
这张共同的网络一旦形成了,极难解散,除非在短时间内受到极大的外力或内力破坏。例如印度政府宣布某些面值的纸币作废,民众中“这个面值的纸币有价值”的想象就消失了,在这个消失的过程中,印度政府利用了法律和国家暴力来完成;又例如手机替换电脑成为主要终端设备,搜索引擎这张网络就被破坏了,这不是什么外力强行破坏的,而是用户心甘情愿地把主要终端设备从电脑替换成手机的。
2、文字与虚构想象体的关系
①文字让虚构想象体突破了脑力的限制,可以构建更为复杂的虚构想象体;
②文字让人们解放了大脑,可以把部分大脑想象的工作赋予于文字,也让人习惯通过抽象符号的调节来体验现实;
③文字让人以算法的方式组织整个社会;
④文字让原本的“神明”从完全的虚构想象体转变成一套可见的官僚管理系统+可见的实体人+部分虚构想象;
⑤文字组成的虚构系统是一种工具,用于帮助达成目标,但人们容易把工具当成目标,反过来被工具所限制。
4、虚构想象体如何产品化?
①文字就是想象体产品化落地的开始
②现在的经济增长大多都是虚构想象体,如信贷、股价、电子游戏设备、电子礼物、付费表情包、品牌
③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在积累虚构想象体的数值,例如品牌价值是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度;股价就是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信任度
5、最高级虚构想象体的发展历程?
①最高级的虚构想象体是权威和意义的源头,即人类一切活动的指示
②这个源头的转移路径:完全虚拟的“神明”———具有躯体的神明代理人———每个人的内心———处于黑箱子的算法
6、未来的方向会改变吗?
现在我们的决策权逐步转让给算法,微博、Facebook的信息流排序是算法决定的,各类视频网站的视频推荐也是算法决定的,甚至社交网络向你推荐哪些好友也是算法决定的,这些算法做决策的过程,为什么做这个决策,用户是看不见的,甚至连创造算法的工程师都搞不懂里面的工作原理,只看见结果是否有所改善,这一切的原因主要源于“信息超载”,已经超过了人脑处理信息的极限了,现在我们是从信息端入手解决问题,算法做推荐其实是对超载的信息结构进行优化,算法优化好后,再把它们传输给大脑。早期的算法并非都黑箱子,而是“清晰明确的规则”,但随着信息量的增长,这种清晰的规则还是无法承载得住,于是就让黑箱子的算法接手了。
那有没有可能从人脑(接收端)找到解决方法呢?马斯克倡导的“脑机接口”就是这类方法,不是优化信息结构,而是提高人脑处理数据的速度。例如,你现在只有10分钟,需要读一本1000页书,很显然你是无法看完的,以人脑的处理数据速度顶多只能看15—20页,如果交由算法处理,它会从中筛选压缩内容成10页,然后你看完就行了;如果用“脑机接口”的方法处理,是让大脑接上某种大脑增强设备,大幅提高你看书的速度,也就是信息的摄入处理速度,顺利在10分钟内看完1000页书,这样就不需要算法来过滤了。这方法用人工智能的术语来说,就是大幅提高人的“智能”程度,把“认知”能力和工作更多地留给人类自己,而是不是算法。
未来的世界还属于我们人类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