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无论怎么看,都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发明。喜欢的歌用来作闹铃,但同时也要冒听腻的风险。至于直截了当的嘟嘟声,又更加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和焦虑感。
睡眠终归神圣而不可侵犯,任何蓄意破坏其正常进程的行为都将招致报复。要么是闹钟在响起之前就被掐死在萌芽之中——生物钟起了作用,主人得以提前醒来掐掉预设的闹钟。要么人克服了心理障碍由此爬下了床,但是身理反应开始出现:大脑尚未启动,身体昏昏欲睡,好似仍处于睡梦状态。情况恶劣的话,到了白天仍然会不断寻求打盹的时间。
闹钟说到底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与“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一脉相承。闹钟无形之中设定的所谓“limited time”或者说“deadline”正是焦虑的根源之一。
回想一下电发明之前,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和“自然的闹钟”有着紧密的联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和自然是和谐共处的,和自己身体里面的生物钟也是一致的。到了现在,即使是深夜城市也照样灯火辉煌。能主动适应这样的生活固然好,不能适应又能怎么办呢。
有时不希望听到闹铃的情绪太过强烈,以至于大脑里面某处机制会提早把身体叫醒,然后恰到好处地关掉未响的闹钟。
如果有这样一个发明——在身体里面安置一个能控制大脑清醒与否的闹钟,不需要太多睡眠时间,到了规定的时间身体自然会毫无痛感地醒来。——想必会深受爱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