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莫年前已经满70岁,大家都叫他莫老头,70岁了是个真正的老头了。莫老头叫莫斯文,莫老头作了个决定,想回一趟老家。莫老头住在县城农业局的家属院小区,在这个小区已经住了25年了,从乡里调到县城就一直住在这里,那时还不是老头,一家4口人全都住在这个90多平米的单元房子里,后来一个一个的走了,就剩下莫老头一个人,一个人也是家,他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了7年多。莫老头想回老家的这个念头有段日子了,是从过年前开始的,现在眼看就要到清明节了,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可是真正要下决心还是昨天看电视才决定的,电视上放一个老奶奶80多数了还在全国徒步旅游,想想自己比人家还年轻10岁,而且那人还是女人,自己也能行,不就是回老家嘛。2莫老头子的老家在太平乡黄树沟村,从县城县太平乡有130里,从太平乡到黄树沟还有15里,县城到乡里有汽车,从乡里到到村里就只有摩托车和农用车了。上次回老家还是10年前,和老伴一起,那时自己刚刚退休,有的是大把的时间,正好老家大哥的孙子结婚,老两口在黄树沟呆了半个月,走了亲戚、会了小时候的同学,每天有说有笑,让老莫把从单位上退下来的空虚全忘记了,感觉年轻了好几岁,每天睡的香,饭量也大了些,那时老两口还说好以后每年都要回来住上一段时间。可从老家回来后,老伴就病了,开始只是感冒,后来就变成了肺炎,连续住院,直到2年后去世。去世前,老伴说那次回老家是她的还乡路,该见的人都见到了,该说的话也都说了,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了。老伴走时,老莫看起来还不老,老伴走后,老莫好长一时间不说话,一时间就老了好多。老莫有两孩子,一儿一女,老大是女儿,叫莫兰,在首都北京大医院当医生。老二是儿子,叫莫强,在上海一家外国人开的公司工作。两个孩子小时候学习都好,长大了都在外地工作,也都成了家生了孩子,让老莫周围的人好生羡慕,说老莫教育的好,儿女都成器,邻居教育自己的孩子都说,你们要好好学习,给我们争口气,你看看老莫家的。安顿好老伴后,老莫给两个孩子说你们都忙,都回去吧,我没问题。儿子每年回来一趟,女儿有时回来有时走不开,反正老莫已经适应了。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小河边走上一圈后到一个叫老巷子的地方吃上一碗豆腐花一根油条。隔两天到菜市场买点菜,上午在农业局门卫房子里看一会儿报纸,然后回家摆弄一下阳台上的几盆花,下午到河边公园里和老张老王他们下象棋,两块钱一局。中午做点饭,晚上就把中午剩下的饭菜一热,一个人简单,晚上看两集电视剧后就睡觉。最近老莫的瞌睡越来越少了,有时看着电视听着电视里的人说话就睡着了,电视剧一完没有说话了就醒了,有时在沙发上坐着坐着就睥着了,可一到床上又睡不着了。睡不着就想老就这样老莫一个人生活了8年,在他人看来,莫老头这8年里每天都差不多,只是头发白了,话少了。
老莫作好了回老家的准备工作。先是和农业局门卫老杨头打了招呼,也给河边公园下棋的老张老王请了假,又去药店买了些感冒药,准备回老家了。老莫年轻时最开始是一个民办老师,就在黄树沟小学教书,也就在那个时候认识了老伴。老莫后来调到乡上给乡长写讲话,在乡里不仅成为了国家的人,还成了家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候老莫真年轻。再后来,老莫成了农技员,还当了副乡长,45岁时,老莫调到县城农业局当了10副局长,55岁时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莫老头准备先去他工作了20年的乡上去看看,去看看一同搭伙工作过的老伙计、住过的老房子,然后再到村上的学校去看看,他在那里教过3年书,在那里还认识了自己的老伴,再说老伴的侄儿侄女也还那儿住,最后回黄树沟老屋,准备住上一段时间。老莫想这次回来后,以后怕是想回去也走不动了。老莫有好些年没有坐过班车了,现在的班车比原来的要好要舒适。从县城到太平乡要2个小时,老莫记得原来的路不好,要走得3个多小时,那时候啊,人多车少路坏,出一趟门好难,现在好多人都买小轿车了,邻居老夏的儿子年前就买了,老夏在院子里说车上人不多,没有人认识老莫,老莫睁大眼睛看窗外的风景。车上其他人都在大声说话,彼此交谈着。一个脖子上戴着一根大链子小伙子,说话声音特别大,好象跟哪个人都特别熟,“现在的钱特好挣,那些老板钱多的都不知道怎么用了”,“老子将来要在大城市买房子”。“就是,将来我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我就搬到城市里和他一起住”,一个胖女人说。“你儿子结婚了还能让你去住?她媳妇得同意。”另一个女人说。“我儿子最孝顺了,从小就听话,过年回来还和我说,明年毕业了要在大城市找工作,等工作安顿好后就接我去。”胖女人大声说。“我说还是老家好,空气好,什么都好”“城市里多好,住楼房,晚上就和我们这里白天一样”“还是你们有福气,儿子啊姑娘啊有本事,我想进城,可我儿子都还在村里种地”听到车上人交谈着,老莫感觉就象20几年前,那时老莫的女儿和儿子都在上大学,农业局的同事们都说老莫啊,你将来也是城里人了。女儿儿子都成了城市人,和城市里的人结了婚,还生了两个小城市人,但老莫还在小县城,没有成为城里人,北京和上海也只是在女儿和儿子结婚、生孩子去过,前后不到两个月。儿子每年回来一次,开始是过年回来,后来不定时,有时是过年,有时是路过。女儿结婚前几年,回来的还勤,后来有孩子回来的就少了,媳妇和孙女一共就回来过3回,最后一次感冒发了高烧,媳妇说县城医疗条件不好,以后就再没有回来过。儿子和女儿过年不能回来时,每次都在春节晚会主持人喊倒计时的时候来电话,电话里儿女儿子媳妇女婿孙女都给老莫拜年,说好大一堆祝福的话。去年过年儿子说要陪老外经理去旅游过年,女儿的婆婆生病要照顾,小孙女们要上补习班,都没有回来。虽说只有一个人,但过年还是有些过年的气氛,邻居们虽说也贴了新对联,但老莫不仅贴了对联还挂了红灯笼,马上就有了新年的感觉。新年要吃饭饺子,老莫专门上街买了韭菜猪肉,这是老伴和儿女们都喜欢的,做了儿子最喜欢吃的山鸡炖香菇,女儿最爱的排骨炖莲藕,满满做了一大桌。开饭了,团年饭。摆上8副碗筷,6个酒杯,老伴,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是大人喝酒,两个小孩喝饮料,摆上两个玻璃杯。拿出来一瓶好酒,五粮液,这是几年前儿子回来时买的,老莫没舍得喝。今天过年了,团年了,奢侈一回。作为一家之主,每年团年时,老莫在饭菜做好,一家人上桌坐好后,要说上几句,主要是对过去的一年简单总结几句,对新一年说点祝福的话,然后笑眯眯地从兜里拿出3个红包,老伴、女儿和儿子一人一个,这是从有女儿开始就有的规矩。这时孩子们是最高兴的,手里拿着红包,嘴里吃着好吃的。“我说几句”,老莫看着桌上摆着的碗筷说,“今天过年妈,前几天我接你回来,平时也不知道你吃的咋样,你的胃不好,不能吃辣的酸的和冷的,你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老大,你平时上班在医院吃盒饭,自己是医生知道怎么照顾身体,现在也当妈了,不能太任性。莫强,不要天天吃快餐,陪客时要少喝酒,成天到处飞,回到家里要多陪陪你媳妇和孩子。”老莫看着一桌子菜说,“不说了,菜都冷了,吃饭。”“孩儿妈,我敬你一杯,一年到头,辛苦了”,老莫端起酒杯说,“你胃不好,我替你喝”。“这一杯是老大敬我的,你是医生,不能喝酒,我替你喝”。“这一杯是莫强敬我的,对了,你喜欢喝红酒的,不能喝白酒,我替你喝”。“这一杯是女婿敬我的,你天天应酬,今天歇会儿,爸替你喝”。“这一杯是儿媳妇敬我的,你不会喝酒,爸替你喝”。“这一杯是两个孙女敬的,小孩子不能喝酒,爷爷替你们喝”。高兴啊,过年呐,怎么能不高兴,你看儿子女儿一家都在,都敬我酒,“来,我敬你们一杯”,说罢,老莫头歪在桌子上睡着了。回忆是幸福的,时间也是飞快的。就在老想我怎么就喝醉了呢,现在的酒量真是不行了,是老了哇。车已经到了。
这是太平乡吗?怎么一点都不象了,全都变了,连路都不认识了,原来都是小平房,一家挨着一家,你家炒肉我就能闻着是什么肉。原来小河,河水虽然不大,但有一些小鱼小虾在里面游,现在小河还在,却没了水,路边也盖好些高楼,看到有一个高楼叫巴黎森林,老莫想这是谁取的名字。问了一下,才知道乡政府搬家了,走到乡政府门口,不让进,要登记,登记表要说明找什么人干什么事,老莫想,我就是来看看,能找什么人作什么事,想想原来的老伙计还有谁,就给门卫说“我找刘开创。”“没这个人”。“没这个人?”这时从大门里走出来一个人,听到门卫和老莫说话,打量了一番老莫,“哎呀,这不是莫乡长吗,稀客呀,你啥时候回来的?”莫乡长?门卫一楞。“刚到,早不是什么乡长了。”“到家里坐坐,你这次回来有什么事?”老莫没想起和他说话的是谁,“就不坐了,我想找老刘,刘开创”。“刘助理呀,哎呀,他走了,走了有一年多了。”“走了,到哪儿了?”“前年下半年,得了脑溢血,没过多长时间。老刘啊,真是遭业的命,没有享到什么福,到死儿子还在国外。”老莫心里一顿,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慢慢往外走。“莫乡长,就到家门口了,喝杯茶再走吧”。“不了,我到黄树沟小学那儿去看看”,“小学?早没了,现在学生少,学校早就撤了,现在承包给一个外地人在养猪,你去哪儿作什么?”那人不知道老莫到养猪厂去作什么,。学校成了养猪厂?“哦,没什么,那我就不去了,我回家,回老家黄树沟,多谢了。”说罢,老莫走了。
老莫在街上花了10元钱坐了辆摩托车到黄树沟。老莫在黄树沟老家有一个大哥,大哥去世有几年了,有三个儿子。老莫想到每个侄儿家住上一晚,就先往大侄兴平家走去。到了兴平家,看到场子里到处是草,有的长的有半人高,一看就是没有人住的样子,老莫想,兴平一家难道搬家了?既然没有人,老莫就到二侄进平家,进平一家都在家,进平的儿子在上初中,还有个女儿在上小学,夫妻俩除了种地,还办了个小养鸡厂,一家的生活也还可以。看到叔叔到来,进平一家既高兴,也感到突然,热情招呼叔叔进屋。说起兴平一家,进平说他们到广东打工去,先是兴平去的,后来一家人都去了,这两三年都没回来了。还有老三海平,海平也出去打工了,打工把老婆都打没了,老婆和别人跑了,他自己一个人在外面闯荡,先是在广东,后来说是在山东,这几年也没有音讯了。“这些年,改革开放了,人们生活是好了,但好象把人们之这时进平的儿子给老莫端来茶,进平媳妇就说,你要好好学习,要学你爷爷家的叔叔和姑姑,你看他们都在大城市,将来你到城市了,我们也好跟你到城市里享受又说了些村里的事,进平说,现在的人说不清,大多数都想出去,你看,原来村里有300多人,现在只100多人,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有本事的,年轻的都走了,就连村里有老人去世,帮忙的人都不够。过年也没有年味了,原来每家相互拜年,现在相互之间走动少了,亲戚之间也没有原来亲了,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也有怪的,进平说,去年春,二组的一个原来在外面工作的老人回来了,在村里盖了几间房子,别人盖房子是楼房,他盖就是过去的四合院,说是不走了,要这里住下去了。年轻时出去,老了又回来了。
在侄儿进平家吃饭,,进平媳妇做了一大桌,热情招待老莫,老莫吃的一点味道也没有。老莫原来打算是这里住一晚的,吃过饭,老莫想走了。不管侄儿怎么挽留,老莫还是走了。
在回城里的班车上,老莫想我这是回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