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放学,儿子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给我买小猪佩奇的贴纸和钻石。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喜欢女孩子的东西了?但没说出口,问他为什么。
他说,后座的女生跟他要的。
我之前听说过很多小学生为了满足同学的要求,不断从家里带东西给别人的例子,不禁有点担心。我问,女生叫什么名字?他说不知道,只说是后座的女生。我的心理活动是:连名字都不知道,还要给人东西。他继续说,我要跟另外一个男生竞争,女孩会让获胜的男生做他的王子。原来如此。
说实话,儿子非常愿意跟我说他在学校的事情,好的坏的,包括这次争当王子的事,我心里还是非常开心的,这说明我们之间的沟通渠道是顺畅的。同时,我考虑到他非常想赢的心态,值得肯定。所以,买贴纸这件事,我同意了。
王老师跟我说,教育是随时随地进行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可以在王子的品质方面做一些延伸,毕竟,从长远目标来看,良好的品质和技能才是我们追求的。
今天早上,送他上学的路上,20分钟的时间,足够我们聊一聊。
对话这样开始了。
非常感谢你能告诉妈妈你要跟另一个男生竞争当女孩王子的事情,妈妈很开心。贴纸呢,妈妈会给你准备好的。
他很高兴,他说,其实,那个女孩更喜欢我,我也喜欢他,我都忍不住想牵她的手了。她也想牵我的手。
哦,你那么喜欢她呀,她跟别的女孩有什么不同吗?
我原来喜欢(另一个女孩的名字)不过后来,我又喜欢(现在这个女孩了)。因为她住在恒大城,跟我一个幼儿园的,不过不在同一个班。
哦哦,你跟她住同一个小区,上同样的幼儿园,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对吧。她还有哪些方面,是别的女生没有的吗?比如说,她爱唱歌,坐得端正,积极回答问题,喜欢帮助同学……
他沉默了一会,说,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她有一些别的同学没有的良好品质,你觉得这些品质特别好,所以喜欢她,对吗?
他默认。
我说,那你认为做王子需要哪些品质呢?
他说,我给她贴纸,我就是她的王子了。
那如果另一个男生也带了贴纸呢,如果班上所有的男生都带了贴纸给她,谁是他的王子呢?
他沉默了
所以,不仅仅是贴纸的问题对吗?如果我是那个女生,我来做选择的话,首先要排除那些特别调皮爱捣蛋的,爱打人,不遵守秩序的人。他插话说,那个谁谁谁就是,总是用杯子打人。
然后,我要选择爱学习,助人为乐,遵守秩序,有责任感,自信乐观的人,当我的王子。
这些都是良好的品质,不像贴纸一样,一买就能买到。女孩子更看重的是王子的品质。
他在认真的听,坐在宝宝椅上的二宝,也安静地听。
她也想跟你牵手,一定是你有一些她特别看中的品质,对不对?
到校了,对话告一段落。他沉默,思考,应该是听进去了些,即使暂时不明白品质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