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十三
选自《 第二部分:爱 》
P145
真正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指责爱的对象,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一个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会轻易地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清楚怎么做更合理,知道什么对你更有好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旁观者的确比当事人更清楚,知道怎么做才合乎逻辑。旁观者也可能拥有更高的道德或判断力,这时候,他们有义务指出问题的症结。因此,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我是否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是出于一己之私?”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应该经常反思上述问题。
自我反省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诚实和谦虚的态度,正如14世纪一位英国僧侣所说:“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
对别人提出批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凭直觉就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另一种是经过反省,确认自己有可能正确。前一种方式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父母、配偶或者教师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这很容易招致不满和怨恨,而不会给对方的成长带来帮助,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第二种方式给人谦逊而谨慎的印象,它需要批评者首先自我完善,由此让很多人知难而退。但与第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有可能带来成功,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它通常不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也有相当多的人宁可压抑自己批评他人的冲动,对他人的问题视而不见。他们过于谦虚,总是三缄其口,从不给所爱的人指导和建议。这种人不具备真正的爱。
「I,重述知识」(必选)
当与配偶、父母、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指责对方,真正的爱需要我们如何做?
生活中发生冲突太正常了,特别跟家人配偶、父母、孩子之间,几乎人人都会遇到,关键是怎么对待和处理。而我们最常见的是以爱的名义指责对方,让冲突不断升级,破坏关系。最近看到朋友圈一张图片,很有意思。
大家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那么,真正的爱需要我们如何做?
第一,不会随意指责对方,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不以对错争输赢,而是尊重对方与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第二,反省自己。问自己:我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我是否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是出于一己之私?”
第三,经过反省和自我完善后,带着诚实和谦虚给对方提出批评意见。不要对问题避而不见,三缄其口,那不是真正的爱,是在埋地雷。
「A1,激活经验」(必选)
评估一下,在你的哪些年份比较多这样的以爱的名义的指责,后来发生了什么,让你有了改变。
用拆页中的知识点分析一下自己的改变。
成长之爱
以爱的名义指责女儿,经常跟她发生冲突。后来发生了什么?看到女儿越来越叛逆,逐渐远离我,而我越来越焦虑抓狂,发现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女儿,开始不断学习。发现越学习,其实不是改变女儿,而是自我改变,自我反省和完善。
反思:
以前我指责女儿时,从没想过尊重的问题,觉得她不听话,我比你大这么多,我肯定是对的,当然听我的。可她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想完全听我的,所以发生冲突再所难免。
以前每次发生冲突也会“反思”,为什么她就不听我的话呢?感觉这娃还这么小就这么叛逆,以后怎么办?没有从自己身上反省去找原因,现在再问自己:我的观点真的都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女儿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的孩子?她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为什么不给她试试呢?
也经常给批评意见,但通常是批评指责一起上,完全没有诚实谦虚的态度。有时发现批评没有用,也会无力放弃,避而不见。
看到了问题,就要改正。踏上了这条成长之路,跟孩子一起成长吧。
「A2,规划运用」(可选)
想一想,如果把今天的知识点交给你的配偶或者好友,你会如何和他说?
或者,你想改变你对孩子的指责,你将选择哪一类的指责,自己如何做能减少这类指责。
一点点改变
我对孩子的指责,更多的时候是不尊重她,开口就吼骂,有时也会避而不见。
在这个假期里或今后的日子里,为了减少开口直接指责或避而不见的现象,在发生矛盾时,我先闭嘴,给自己缓冲时间,给自己反省的时间。反省后等都冷静下了一定要沟通一下,她是怎么看那个问题的,我的观点是什么,提出我的批评性建议。希望我们的亲子关系更融洽。
作者:李真71
链接://www.greatytc.com/p/0b478349bb61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