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战区的日军开始陆续放下武器投降。中国政府进行了详细的战俘规划工作后,将日本战俘与侨民遣送回国。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伤残的日本兵却被日军无情的抛弃了。就在一名日本兵生死垂危之际,一位河南老农将他救了下来,其家人悉心照料了日本兵47年。那这名日本兵在回国后又是如何对待老农后人的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1945年的一天,河南老农孙邦俊去县城里办事。在街头,他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乞丐在指指点点。从那乞丐身上的旧军服来看,他应该是个日本人。日本兵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百姓自然对他们没有好感。虽然不至于落井下石,但也绝对不愿伸手相助。孙邦俊本来也只是凑热闹的去看一眼,但是当他看到日本兵无助的眼神时突然心软了,将自己手中的两个窝窝头留给了日本兵。
令孙邦俊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日本兵竟然偷偷地跟上了他,在到了他家时一下跪在了他的面前。虽然孙邦俊也恨日军,但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日本人,他实在于心不忍。于是孙邦俊便暂时收留了这个日本兵。当乡亲们听说孙家收留了一个日本人后,义愤填膺,纷纷前往孙家指责,认为他不应该收留一个连日本人都不肯要的日本人。尽管乡亲们的话很难听,但孙邦俊还是顶住压力将这个日本兵给留了下来。
在孙邦俊家中生活了几年后,日本兵也会了一点汉语。据他所说,他并不是日本志愿兵,而是被日本军部抓到战场上的大学生。因为害怕血腥,所以他从战场上逃离,也没有伤害过中国老百姓。日军觉得他太窝囊,不配当日本人,所以在撤退时便抛弃了他。听了他的事迹,孙邦俊感觉没救错人。之后日本兵进一步融入到当地社会,与孙邦俊一家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乡亲们在小心提防了日本兵几年后,发现他本性不坏,便慢慢接受了他,还给他起了个“小门野郎”的名字。
但好景不长,小门野郎便患了重病,成了偏瘫。为了给小门野郎治病,孙家债台高筑,孙邦俊的儿子孙保杰甚至去卖血。在孙邦俊去世前,还叮嘱儿子一定要照顾好小门野郎。而孙保杰在照顾小门野郎的同时,还在不断为他寻找日本的亲人。1992年,一个“日本友好访华团”访问河南,孙保杰便带着小门野郎去咨询。结果人群中正好有人认出了小门野郎,原来他真正的名字叫石田东四郎。
后来在石田东四郎亲属的请求下,石田东四郎回到日本。此时距孙家照顾他,已经过了47年的时间。后来日本专门成立了“石田东四郎救援委员会”,号召社会进行募捐。而募捐的款项则用于河南建设。除此之外,石田东四郎的亲属还在孙家所在的村子里修建了“日中友好小学”,并资助当地学习优异的学生留学日本,其中就包括孙保杰的孩子。所以说,好人有好报,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