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觉得没什么可写、没什么可干的时候就去读书吧。照例,看了凡尔纳之后读了几首舒婷的诗。在没读这本诗集前,只知道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源泉,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舒婷的诗让人感到舒服优美可爱,温柔的笔触下是一个女子细腻的内心。
今天我读到了一句诗“汨汨的水声,令人想起荞麦花、溪船、黑皮肤的农家姑娘。其实是下班后的人们,在自来水龙头下,议论鲜鱼上市的价格。”从心理变化的角度提出一个深刻的,乃至在今天也很流行的话题。现在,城里人动不动就说去乡间隐居,去到城里的农村人也爱说荣归故里。但是,除了那些超凡物外的圣人、和在诗人的笔下的幻想外,又有多少人真正实现过呢?
其实,何必要实现呢,这样幻想着也很好啊,毕竟,“我们永远到达不了,我们将要到达的地方”。不必纠结于我还没有去过草原、见过沙漠、亲近大海、没能怀着虔诚的心亲吻一路泥土的芬芳去往拉萨,有些神圣的事想一想就很好了呀。何必较真呢?生活已经有很大压力了,这些美妙的幻想不应该是用来减轻压力的吗?当一个人真正要将这些想法变成行动的时候,我想,他就已经没有出发的必要了,资金会匮乏,路途会颠簸,这么一想,这件事还美好吗?所以,当真正实现了这些幻想时,他还会留下什么呢?只有回忆了。如果一个人要在无尽的回忆中度日,而不再有什么遐想,那么他不是很可怜吗?
所以呀,有些事想想就好了,没有什么人能真正潇洒到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任性到挥金如土。既然不能,就宁愿将一些人一些事留给未来,最好永远不要将他们变成现在,因为现在一过,他们就都变成了回忆了,永远都不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