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6月8日的语音写作马拉松文章,其中提到如何写作,分享给大家。
北京时间,2018年6月8日 11:59,开始我的第四个主题写作,思考应该如何进行写作。
自己是一个写作门外汉,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写作训练,甚至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写作方面的书籍,标准的野路子,一直在自己摸索。
但大家对我的评价和反馈比较正面,很多小伙伴反馈能从我的文字获得到收获。觉得有必要思考一下,如何写作这件事情本身。
回顾一下自己之前的写作经历,看下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发挥好的地方,改进不足的地方,指给自己一条更明确的道路。
我的写作经历
写作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是积累作品,作品必须能够积累和传播。这么多的作品形式里面,对我来说最简单易行的就是写作。
通过写作能够将自己的所学所获,形成积累固化下来,供自己后续进行思考和回顾,也让他人对我产生认知。
我学习生涯上的几次提升都与写作有关。
第一段经历,是在拆书帮赋能班上,每个月都会完成一次读书心得的写作。让自己从无到有产生一种写作感,在这个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写作。
作为一名理工男,虽然提笔时会觉得压力很大,但沉静下去之后,还是能够写出很多东西。
而且我发现自己在写作风格上飘忽不定,有时写得非常理性,我写过好几篇,关于数学定理的分析。比如围绕“阿罗不可能定律”,展开一系列的解析,大家都说不明觉厉。
有时候也可以写的很感性。对拆书帮几次活动的回顾,我是以非常感性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衷心感激。伙伴们看完之后,也都有触动,带来一份美好的感受。
我就有点疑惑了,自己到底是适合哪种风格?
第二段经历,是自己开始集中产出作品的过程。无论是在拆书帮联合训练营上,还是在永澄老师的课上也进行这样的尝试。有很多小伙伴也因为看到作品认识了我,给了我鼓励和支持。作品在帮我发声。
坚持去写
经历了这么多的写作,我最大的收获,是坚定了坚持写的信念。
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能力,别人是看不到的,别人能看到的只有我们的作品,作品代表了我们。
自己在不断的学习,学习最终要形成闭环。
不管自己听了多少东西,做了多少东西,想了多少东西。如果最后没有思考写出来,没有形成看得到的结果,也不会给自己带来真正的提升。
以前在参加线上课时,两三百个同学,能够在课后进行笔记输出的其实就只有几个人。绝大多数的伙伴听完之后,就意味着上课结束了,但我坚信,只有形成闭环才能学会,所以获得了学霸的头衔。
目前在参加语音写作的练习。时间虽不长,但体会到书面方式的写作,效率实在是低,而且时间长了之后,会有些畏难情绪的产生。语音写作效率更高,更容易迈过畏难情绪的门槛。
语音写作中,坚持每天写一万字,一段时间后,也发现了更多的好处。我的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
下一步希望转换到不断输出,不断形成作品,尤其是希望能够高效的输出,帮助自己形成积累。
解决的办法就是“快写慢改”。
写作是自己的坚持。快写慢改,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思路。
我觉得自己回不去了,很难适应一上来就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书写,会有一种思维停顿感,而语音写作却少了停顿感。
下周会有一次线下的拆书活动,我就准备用这个方式进行实践。先用语音的方式完成初稿,然后再通过书面的方式进行多次修改,最终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我可以用语音写作的方式进行演练,强化认知,而且还攒了很多语音的素材。
用规范学会走路
说一下如何进行写作,我之前的写作还是野路子方式。我细细看了一下自己最开始的一系列作品。虽然大家给了很多支持,但我相信其实也没有看明白要表达的思想。
接下来的行动,围绕一个主题,定下一些标题,然后顺着标题不断的展开和发现,最后会得到一个一个有趣的结果。给人感觉会有些启发感,但真正的帮助还是比较有限,所以我需要进行规范化。
我的启发来自拆书帮的学习。拆书帮对他人进行现场的讲解,就是一个非常规范的过程,但规范的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内容,而是表达的重要元素以及元素的结构。
在讲解一个东西时,其实是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来进行,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想到的方式进行。
规范方式最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说在讲解why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比如概念的比对,比如从反面案例出发,都是符合认知科学的原理,能让自己本身的认知进行连接,会比较容易的形成认知打通,后面就容易去展开。
其次是表达或输出,最后一定要有个可行动的方法,而且越具体越好。
特别重要的两个点:
如何围绕学习者角度进行展开。先是讲清楚为什么,而且要从学者自身认识角度去展开。
要有个学习的落地点,也就是这个方法能够帮助学习者真正去用,这样大家就会有觉得既有理又有用。
通过这些规范,可以学会走,下面一步就是要跑起来了。
成为合格的写作者
近期非常重要的启发是,来自于最近看平克的《风格感觉》。自己一直隐约觉得,写作的背后存在一些“道”,会有底层原则的存在。
我有两种认知方式。
一种是从上至下,从实践角度去感知。这个是拆书帮给我的帮助,因为我进行了大量的现场拆书,也听了大量的现场拆书,形成一定总结归纳的能力。
另外一种就是由下至上,给我底层的规律和原理。从这个角度出发,生长出方法和行动,帮助自己去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而平克就是给了我底层方法的认知。
书中给出的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进行写作时,最为关键的不是写作的用语和技巧,这些都是表面。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风格,他用了一个特别抽象的词:风格,这个很难精准的定义和概括。
原理上还是很简单。文字需要朴素、实用、还要有文采。乍一听会觉得莫名其妙,怎么可能鱼与熊掌兼得呢,我之前纠结自己是理性还是感性风格都还深陷其中。
但是觉得平克特别厉害的点就在这里。站在局部看无法兼顾的事,可以跳出问题看问题,把角度拔高后是可以解决的,也就他所提倡的古典风格。
好风格的作者看到了读者没有看到的东西,引导读者的视线,使读者自己发现它。
坚持下去,就能写出比较好的文章,这简直就是写作的第一性原理。写文章,如果是以给他人看为目的,这是基本的思维框架。当然,如果不是给他人看的,那就不一样了,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作者,目标就是对读者清晰的表达。
如何达到这样的风格呢?我们的身份是导游,要给读者看到我们看到的东西。
看到一些比较有深度,或比较好的内容,但并不是说直接把结果告诉读者,而是铺就道路,不断的引导、帮助读者也能看到这个内容,这比直接告诉他答案要强的多得多。
这是一种换位思考,需要作者有非常强的同感思维。不是想做就能完全做到,需要不断练习,不断打磨。
写作不用套路
我夫人最近也在参加一些写作课程,我跟一段时间之后,突然觉得没有太大兴趣。
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写作指导是套路化或功利化,是个标准的格式或要求,营销的口号甚至都是“零基础到写作赚钱”。
按照这个方式进行写作,能够最大可能性获得用户的点击和关注,但文章的内容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需要去呈现的结果,其实也不那么重要,更多的是开头的悬念,逻辑的铺垫,标题的设计,这类套路文觉得最重要的。
我感觉有点本末倒置。当然,如果我熟悉这种写作方式,能够在商业上取得一些成果,但缺乏特色,写的人太多了,容易进入同质化竞争。
只有我们的内容才能体现长期价值,这是最为关键的。
我们必须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然后再去写,这点很重要。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积累,写作,输出。
写作本身的技法,不是最为重要的,写作的心态跟写作的内容最为关键。
要抱着和读者对话的心态,说出有价值的观点,以此为前提。然后再去不断的练习一些写作技法,获得一些写作技巧方面的提升,这样才比较核心,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正道。
语音写作
通过语音挖掘出观点,站在读者角度的方式进行改进和调整,然后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任何一个作品,它的终点不是写完,而是读者吸收并且解决问题,是一个端到端的快速迭代过程。
如果只聚焦于当中的一个具体过程,比如只是把文章写完,其实很容易出现目标偏差。如果放眼到整体,就比较接近真实的需要。
语音写作可以理解为下一轮写作的基础,帮助自己获得认知和理解,强化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角度,然后才是形成作品。
阶段回顾
目前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语音练习。一个比较切身的感受是,整个人有点热起来了,感觉可以比较轻易进行一些写作输出,这个应该是进入了心流状态。
我感觉围绕一些特定主题进行展开的写作,总体来说压力并不是特别大,需要自己不断去挖掘一些新的主题,进行展开。
重要一点是能够找到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自己最爱的主题,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语音写作的练习,一旦心理上屏障被消除了,就会开始快速的奔跑。当然特别重要的,也是感谢各位小伙伴的支持,你们的鼓励和激励,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