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微信阅读公众号头条文章,推荐了几部冬日安抚心灵的书,第一本便是李银河的《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这是她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有对生死、爱情、美等等的感悟,写得很通透。
例如在第一章对于人存在的意义,她说,“生命如宇宙尘埃、人生并无意义,想透了也没什么”,“我们只能把自己的每一天变得快乐一些,至少心平气和一些,除此之外,生命没有什么可做的,我们跟世界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关系”。
话语中透着佛系的感觉,甚至是丧丧的。但是确是真诚的,人如果愿意领悟,总有一天会懂得这个道理的。
1
66岁的李银河活得很通透,很明白,却不世故,还很真诚,不光对自己真诚,她的文字也是真诚的。
她写到,“在66岁时,自我感觉已经进入了人生化境,变现为物质生活的舒适中和,人际关系的清爽温暖,精神生活的平静喜乐。无欲无求,自由自在。”
我常常不忍看那些垂暮的老人,身体衰败,心灵千疮百孔。在看他们的时候,我总是怀着怜悯的心情。
甚至只要一想到我也可能会走到那一天,有过一瞬间的“不如让生命留在最好时候”的古怪想法。
但是看到李银河,我知道有的老年人不是用来可怜的,他们是年轻人的榜样,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老去。
2
她还这样写爱,“爱是人间最有趣的游戏,是两个高智商、心灵极为敏感、灵魂丰富有趣的人之间的游戏”。
“爱情对于我来说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情,升华至纯精神的领域,强烈十倍,纯粹十倍。它只不过是灵魂的一种活动而已,但是偏偏遇到了一个具体的血肉之躯,它在一切方面都那么美好,没有瑕疵。”
我不惊讶于她在这个年纪领悟了生死,领悟了生命本无意义,领悟了一切终有尽头,都是虚空。
我惊讶的是她对于爱与美的热情,尤其是谈到爱,她用一整章来讲爱情,文字里流淌着激情,完全不像一个老年人的口吻。
她真的是活在爱里的人,这骗不了人。
浪漫,而又诗意。
3
李银河在书中多次提到受到佛学影响,提到“参透”一词。
她说如果真正觉悟了,即认识到人生就是虚空,继而无欲无求,那么就只能出家当和尚了。而但大多数人达到参透却依然可以保留欲望。
只是及其偶尔的时候,要留十秒给自己去想到宇宙之浩渺,人如微尘。
我想这应该是让心绪平静的最好方法了。
4
提到李银河,不提王小波好像总是缺了什么。到目前我看到的部分为止,她并没有提及王。
但是她退休后,离开了以前事务性地写书,反而开始沉迷于写小说,而且她说好像有人握着她的手的写,每每“把玩”写好的部分,都喜不自胜。
我只是猜想,那会不会是另一个人的灵魂在指引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