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继续论语的“为政篇”。
在上章学习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讲到了孔子对颜回和子路的教导。
颜回的案例告诉我们,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马上对知识产生反驳和质疑,当学习了知识,先去实践运用到生活中去,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出来。
这样的作风才算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就是对不好的事,也不做反驳,把有价值的留下就好,结合自身去修炼,就是最有智慧的成长。
子路的案例告诉我们,对不是很确定的事物就说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这样不仅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反而会实在自我的傲慢之中。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尊重他人,严律自身,保持好学之心。
接下来,学习下孔子是如何看一个人的好坏。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第一句说道:“视其所以”。
意思是说,看这个人是用什么方法在做事,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还是行贿受贿。这样的人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小人同而不和”拉帮结派是小人的行为。
所以视其所以,要看他做事用的是什么方法,是君子的行为,还是小人的行为。就可以分别是好是坏。
第二句说道:“观其所由”。
意思是说,观察他做事的原因是什么,做就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是单为了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还是为了社会把事情做好?
所以观其所由就是看一个人长期做事的动机是好是坏,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品行好坏。
第三句说道:“察其所安”。
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时的心情所在,安于什么事物,喜欢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是天天喝酒打麻将觉得心情好,还是每天学习读书是乐趣。
所以察其所安,就是看一个人安于做什么事情,喜欢跟什么样的人在一块,那就决定这是什么样的人。
最后两句:“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所以最后的意思是说,当看一个人做事的方法、做事的目的,追求的目标,只要看明白这三点了,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一个人若能安于平淡,安于学习,他就不会为了物质动摇,不会被纷杂的外界干扰,这样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就好像牛车没有大车辕和车辕前横木相接的关键,马车没有辕前横木两端的木销,它还怎么行驶呢?”
第一句说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何连基本的信用都没有,那就不知道这个人还能做什么了。人和人的连接,靠的就是信用。
第二句说道:“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輗,读ní。軏,读yuè。
意思是说,一个人失去了信用,就像车轮失去了螺丝一样。当年只有马车和牛车,车轮是用木销钉进去的,輗軏就是当年马车两个车轮相连接的横木和木销。就像现在车上的螺丝一样。
所以孔子认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信用,不管小人还是君子,诚信是做人的底线。
讲究诚信是立身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所在。
人类社会能够发展至今,离不开大家的彼此信任相互帮扶。失去了诚信,就不知道这个人还能做什么,哪怕做个贼,也没人敢跟他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