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和看电影,你更喜欢哪一项?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电影。很明显,相比开会,电影要有吸引力得多。
那么,为什么电影比会议更有吸引力呢?
第一,影片中总是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冲突,这些层出不穷的冲突会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
第二,不管什么样的影片,都会涉及到情感戏,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而情感戏中的对话或表情,会给人们带来非常强的共鸣感,毕竟,影视剧也来源于生活。
第三,电影中的事件,无论冲突如何,最终一定会呈现出结果,不管是悲剧也好,喜剧也罢,你一定能拿到一个结果。
其实,这么一分析,你会发现,只要有心,你也可以让公司会议变得像电影一样的有趣和引入入胜。
你可以问问自己:
能否接纳会议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让大家在良性冲突中滋生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能否把团队打造成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彼此支持、彼此依赖的团队,每个人都能在他人意见和情绪的基础上去发表观点,让每个人都能被他人共鸣?
能否让每一次会议都产出成果和行动计划方案,并且确保行动计划在会后的落地?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负责人,或者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也许你开会仅仅只是为了达成某些目标。但是,如果参会的人不能像一个团队一样的来工作、不能形成一个高效且彼此支撑的团队的话,那么大家很难真正的达成共识(也许可以达成表面上的共识),更无从谈业绩的提升。
构筑一支高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团队很不容易,事实上这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团队协作才显得如此难能可贵——高效协作的团队会带来效率的成倍提升和业绩的持续增长。
按照《克服团队协作的五项障碍》一书所言,很多团队,往往存在五个层面的问题,分别是:
缺乏信任
惧怕冲突
缺乏投入
逃避责任
忽视结果
书中以金字塔的形式展示这五种障碍,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的。
而我认为,这些障碍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且容易产生连锁反应的。任何一项障碍的产生,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障碍,导致整体工作出现效率低下、重复工作多、员工抱怨多、目标不明确、执行力不强等问题。
而且,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有三个,分别是:缺乏信任、惧怕冲突、缺乏承诺/欠缺投入,这三个障碍如果能得以解决,最终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同时,我对这三个问题的剖析解读与破解方法,和书中的作者略有不同。
在我看来,缺乏信任会导致“团队成员之间没有良性冲突”,因为没有信任的情况下,彼此之间不会有开放、建设性的思想交锋,也不会有感受和情绪层面的坦诚相告,只是保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所以基于“缺乏信任”这一点,稍后我会给出一些具体的、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法。
关于“惧怕冲突”这一点,我认为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保持耐心,你要训练团队对事情进行不同程度的激烈争论,然后毫发无伤的结束——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这样有助于团队形成一个可以自我修复的“系统”。
关于缺乏承诺/欠缺投入,我会给你一套有助于激发投入、承担责任、目标落地的目标制定流程。这些步骤看起来并不少,甚至在实际执行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讨论,但这是值得的,因为这是一个团队共创的过程,也是团队成员共同对目标进行系统化拆解和本质化分析的一个过程。
先来说说第一个障碍:缺乏信任。
缺乏信任的团队会出现哪些问题呢?最典型的三个表现就是:
第一,隐藏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表现出来就是只要可能涉及暴露自己的弱点,人们就会显得言不由衷;
第二,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不愿寻求他人的帮助,也不愿给予他人支持,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零散的小团体;
第三,对他人有抱怨和不满情绪,但却不坦诚说出来,而是随意揣测他人的动机,并且尽量减少一起的时间。
克服这个障碍,需要让团队成员相互袒露心声。只有当团队成员真正放心的把自己暴露在别人面前时,才能消除戒心,从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工作上,而不是猜测彼此的阵营。
克服这个障碍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比如,相互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过往经历、价值观,并且一起探讨彼此的人际交往方式有何不同,这样的不同给团队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比如各自坦诚说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分析哪些优缺点对公司/部门的成败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比如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和相互反馈建议,让每个人都能从更多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表现。
关键是,要让团队成员彼此了解,并且清晰的知道,他们之间可以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相互支持的,珍惜大家一起团队协作、团队共创的机会。
第二个障碍:惧怕冲突
害怕冲突会导致大家回避去讨论一些重要的问题,因为讨论这些问题可能会引起争论,但这些问题对于团队达成目标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害怕伤害彼此的感情,人们可能会在一些事情上“假装”认同对方,而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真正的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处理。
另外,当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这些不同的声音需要被听到,然而,很多人误以为,交换意见或者就某件事情而辩论是浪费时间,与其花时间“辩论”,不如先放一放,导致很多事情总是悬而未决。
其实,如果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就不会惧怕冲突,因为他们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敢于进行激烈的辩论,他们愿意给他人建议,同时也能坦诚接纳他人的意见,而不用担心彼此被伤害——他们的关注点在于如何解决问题 。
在承认冲突有价值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做些事情来促进积极的冲突:
比如,鼓励大家把存在分歧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从各自的不同角度,来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以全局目标为基准,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比如,当发现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某种难以达成一致的分歧时,可以特别设计一场“辩论会”,鼓励大家不带攻击性的来进行辩论(设定好辩论规则),在这个过程中,辩论出最值得采纳的方案;
比如,当团队成员开始争论时,只要没有极端语言或动作的攻击,团队管理者可以多一些耐心,冷静审视,顺其自然,即使有时候场面看上去很混乱,也不要随意打断或干预,让一切该发生的事情自然的发生。
不用追求绝对的一致性,一个理性的人并不要求大家都接受自己的意见,而只是要求别人确实倾听自己的想法并予以考虑 。最终的选择,一定是对整体目标、对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是有利的,而不仅仅是对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有利。
第三个障碍:缺乏承诺/欠缺投入
设想一名篮球教练在上半场比赛结束时,在休息室里面,一个一个分别叫队员进来讨论上半场的表现。这样一来,他们每个人都不知道其他人和教练聊了些什么。这样的话,他们就不是一支团队,而是一群独立的运动员。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方式很搞笑,但是有多少管理者是这么做的呢?
这样做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由于大家对共同目标的认识很模糊,所以会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个人得失上面。
欠缺投入的团队就是这样:
团队目标的工作任务不够清晰;
常常因为不必要的拖延和分析而错失机会;
有些事情反复讨论却始终无法做出决策;
一旦产生失误,大家就会陷入沮丧,就会对之前的决议产生质疑,而不是调整方向继续前行。
其实,团队成员可以通过一系列步骤来明确目标、达成共识、全力投入。
由于每个团队的特征、调性、风格、团队成员的匹配度和信任度不同,所以每个团队达成共识的流程可能不太一样,但是也会有一些通用性。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套我们在企业内部做群策群力的团队目标建设时,所常用的流程:
第一步,共同制定团队目标,并说明这个目标为什么能实现;
第二步,讨论目标达成的衡量标准;
第三步,探讨达成目标需要考虑的三个最重要的问题;
第四步,探讨影响目标达成的四个关键性障碍因素;
第五步,团队共创出达成目标的方法,并根据一套评估指标,筛选出最合适的五个方法;
第六步,把这五个方法分解并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
第七步,各部门根据自己的任务列表来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第八步,各部门陈述和展示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说明这套计划对于达成团队整体目标有何帮助;
第九步,部门和部门明确相互之间可以提供的支持,并且沟通好每季度的跨部门沟通时间与参会人员。
确保投入的方法之一,是设立解决问题的最终期限及问题解决的标准;为了安抚大家对于失败的恐惧,可以“提前验尸”,提前设想未来可能发生的最不利的结果,再根据这些来做决策。
重要的是,大家必须知道团队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一直都很模糊,且大家没有达成共识,那大家很难齐心协力做好一件事情,而且很容易把个人目标放到团队目标之上。
所以有时候,也可以鼓励各部门之间相互参加彼此的会议,相互提供建议和反馈,让每个部门的工作,都为整体目标服务,都和团队目标挂钩。
三月说:明白什么会挫伤团队成员积极性,比知道什么能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更为重要。对此,我深以为然。
当个体聚集在一起,就会有故事发生,理清楚正在发生的事情,摸清楚当时的氛围,就变得尤为重要。团队里面非理性的情绪力量非常重要,但是容易被忽视。团队氛围的读取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在带团队、管理组织、经营企业,不妨经常做一下自检:
你会【叙事】吗?
能做到【放权】吗?
有效建立了团队【归属感】吗?
团队内部适合生长【冲突神经元】吗?
团队成员彼此【信任】吗?
【团队目标】和【个体目标】是一致的吗?
你能做到倾听、放大、包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