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金陵的秋,大家立刻想到的恐怕是栖霞山的红叶和明孝陵神道的银杏路了。
可是,这两处人们心目中的赏秋胜地,我都没有去过。然而,在他们眼中,最不起眼的总统府,我却不请自来了。
最近几天,这南京的天气,一直都是阴雨绵绵,简直像个爱哭闹的孩子。恰好,今天下午出去,天空还是耷拉着脸,随时都要哭泣。
不过,我也承认,每一次来这,都有一番不一样的感受。也许,学的知识多了,我看到的就不是“热闹”,而是“门道”了。
总统府的大门,是彻底的民国式建筑,通体都是由石头砌成的。走入其中,我所看到的,是古色古香的封建古式建筑。红色的柱子,目制的梁,就像是古代王府子弟的府邸。另外,映入眼帘的,还有道路两旁的秋了。
其实,走入总统府,我更加地觉得,总统府是有颜色的。它的颜色,并不是古铜色,也不是青绿色,而是一种秋日的泛黄。这黄色,足以说明它已经走过了人生的辉煌时刻,并要步入垂暮之年。步入里面,小楼格调,红木雅间,它已经完全敞开了心扉,不再像昔日那样紧闭着,自己出不去,别人进不来。
也是,毕竟,它的身上承载了太多风云变换的权利胶着。一旦从这个泥潭里脱离,它就会失去活力,有点花落凋零的挫败之感。这个地方,真正出名之处,并不是因为它位于六朝古都之中,而是它获得了更多权力者的青睐。
有人说,它的存在,注定就要把清王朝推翻。太平天国的失败,只是新生力量诞生的信号,并不是人们的低头屈服。
有人说,总统府的秋,是一个中间的季节,注定不会持久。怎么说,我还是很认同这个观点的。总统府,人们在这片土地上,一直在做着承前启后的事。
总统府,两代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他们的最终归宿。其实,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都知道,什么时候去总统府最好?不是春天,因为里面并没有过多的花朵。当然,这个地方,悲戚的气息太重,也长不出十分美丽的花朵。不是夏天,因为在夏天这里比较燥热,也不是好时候。也不是冬天,冬天鹅毛大雪的洁白,并不是这里应有的色调。所以,去总统府,当属秋了。
秋,是一个冷色调。在给人一种肃杀的同时,也启发人去思考和感伤。总统府的秋,就像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老者,走进总统府,我们只是在听他重复自己的故事。不过,每次听他讲完,我们并不会感到厌烦,反而感慨于故事中的人或事,为他的经历揪紧了心。
行走在这个总统府里面,站在每一处红色的漆木前,试图抚摸到那段人物的内心最深处;去仔细观看每一张黑白照片,力图看透照片背后的波澜壮阔的人生。走到每一处民国建筑前,花岗岩砌成的砖墙,每一棵上百年的苍松翠柏,上面雕刻着的文字,似乎都记载着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的悲欢离合。
来到这里,我不会钟情于一处的风景,而是在这个府里寻找,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最后,和我在一起的战友不耐烦地问我:“你在寻找什么?”我并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继续寻找着。当来到一处银杏树前,我扭头笑着对她说:“嘿嘿,找到了。”
他抬头仰望银杏树,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遮住了树的躯体。除了这些,几乎什么都没有。他不解地问我:“这些,金黄的叶子,难道就是你要寻找的么?”我笑着回答:“对呀。金黄的树叶,就是属于秋的本质。”其实,何止金黄的树叶属于秋,整个总统府的一切都是属于秋了。
漫步其中,除了单个的楼层雅间,简朴庄重的会议桌,可坐几百人的大礼堂等这些人文的景色,也有小桥流水,红鲤戏水,杨柳扶风,竹间小道,阁楼木窗式的自然式风光。树叶映衬着阁楼,阁楼也呼应着树叶,两者共同了总统府的秋。
总统府的秋,它属于金陵秋色的一部分。在这片土地上,它始终保持着自己本质的颜色,永不褪变。而我们漫步其中,所要看的,就是隐藏在这古老印记里的秋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