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是社会领域的第二部分内容,今天和大家分享教育名家相关的思想、名言以及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建议、方法。
社会适应有三方面的教育目标,第一,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第二,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第三有初步的归属感。
当幼儿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如果找到了可以信赖的人,也就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作为老师要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孩子,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1.要把握好每一个可以交流的时机。
2.要无条件鼓励和支持幼儿。
3.要善于发现优点,帮助幼儿实现自我价值。
4.要持之以恒的引导和帮助。
教育建议: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比如参加亲戚朋友、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幼儿园组织活动时,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古罗马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昆体良认为,教育应该与人的天性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认为教师应该是有学识的,他们应该热爱儿童,耐心地教育儿童,注重研究儿童,讲究因材施教。认为在儿童年龄很小时,就要让他背诵许多优美的诗文,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但到了儿童能够理解时就会对他大有裨益。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小时候背过的一些课文、古诗等,当时有的不是十分理解也或许理解有很大偏颇,长大后才真正理解,却也无妨。相反现在读书,理解快,记忆快,但是忘得也快,所以趁着小时候记忆力强的时候背诵经典好文,真是大有好处。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如果没有小时候的古诗文大量的积累,哪有现在的出口成章?
他还说“最要紧的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这不正是《规程》指出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吗?
在对“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目标”的解读中,本文专门对幼儿撒谎现象进行了分析。撒谎是幼儿期常见的现象,幼小的孩子往往因为分辨不清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而说出一些“可爱”的小谎话,或者是了逃避惩罚、躲避不喜欢做的事情、得到想要的东西、隐瞒一件事情等而说的一些拙劣的小谎话。面对孩子们的谎言,老师和家长的判断与处理是很重要的,正确处理可以帮助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更健康的发展。我们要知道孩子说谎很正常,并不可怕,是由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切不可“随便冤枉”或“轻易相信”孩子。 大家应该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孩子嘴里吐真言”,这是相对而言的,孩子纯真质朴,多数的情况下说的话都是真话,但是也不排除有时候孩子说谎,像上面列举的一些情况,我们要学会甄别。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归属感?文中写道“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环境,也是孩子们的环境,所以游戏环境的主人当然是孩子,那就应该把自主权还给孩子。”文中结合具体的案例《山塘映象》像我们介绍了具体做法。老师本着尊重孩子的原则,向朋友,合作者一样。组织孩子们共同探讨,向大家提出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共同探讨,制定方案之后,每个组自由认领任务,最后使山塘印象焕然一新、尽善尽美。尊重和信任孩子。把孩子参与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这是初步建立归属感的重要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要亲切的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和班级中营造温馨的氛围。和孩子一起翻阅照片,讲孩子成长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幼儿园要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和孩子说一说或者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名称,和孩子一起外出游玩,一起看电视节目或画报,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在观赏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举行升国旗仪式,让幼儿知道国旗、国歌以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等,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