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朋友圈里,一个学姐发了这样一张图:
第一反应:好难!
第二反应:好酷!
第三反应:我也想试一试!
于是作死少女就把这张图转发到了朋友圈和qq空间,结果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我的朋友们果然很爱我,又或者是这种“落井下石”的助人行为让他们很快乐,差不多一个小时,一共积累了73个赞(空间38个,微信35个,其中有人两次点赞)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一年内我要读够73本书。
很多朋友说“我都为你感到担心”
我也默默把微博签名改成了:“作死爱好者:-D”。
说实话其实心里并没有那么慌张,大一这一年渐渐养成了跑图书馆的习惯上了在图书馆里看书码字发呆的感觉,避开了一些无用社交,也不用向浮躁附和。大学以来的一年半,大概读了七八十本,不能都算名著经典,新旧参半,也自得其乐。
最近看三毛的那一篇《读书与恋爱》,里面写“好似二十岁的年纪,不是自大便是自卑,面对展现在这一个阶段的人与事,新鲜中透着摸不着边际的迷茫和胆怯。毕竟,是太看重自己的那份“是否被认同”才产生的心态,回想起来,亦是可怜又可悯的。”
读书便是一件解决当下迷茫的事情,虽然无法给予长期而准确的答案,但是在无数个“此刻“让我们拥有一份暂且的心安。读书像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了,有着极高的普遍认同感,这是在大学里保护自己的武器和道具之一。可是真正接触到书,才发现,仅仅用其作为炫耀资本是仅仅不够的。它带给我们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让我们心灵独自成长的时光没那么孤单。
我始终觉得看书这个行为本身并不是一件单纯快乐或者痛苦的事情,喜忧合一,我姑且将他称为:甜蜜的深渊。
我说它甜蜜,在于它能够让人暂且从当下生活中抽离出来,单纯品尝文字带来的感受。安心体会某一种虚拟的狂喜与刺痛,并且可以在其中任意游走抽离,体会另外一种人生,不用付出多大的代价。
我说它是深渊,因为书是一扇门,它的背后是无底洞。有一句话是说,懂得越多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知,我觉得就是这意思,书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感受到渺小的自己在世界踽踽独行的恐惧。
我并不能说自己读过多少书,读过之后也很难全部记得,但是我欣慰于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在这些文字间被磨砺得日渐锐利,充满锋芒。我的心却因为它们而变得丰富而柔软。
我看过的文字不能说它们对我来说都有用,有很多的确是被我毫无感情的放走,有很多在某一刻给了我某些启发,有些支撑着我的某个选择,某些值得我一生记得。
书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啊,让我们觉得自己孤独又可怜,觉得自己可爱又丰富,我和它在一起久了会腻,久了不见又心慌,它让我绝望,又一次一次给我希望。
它是甜蜜的深渊,像让人着迷的恋人,像甘美苦涩并存的爱情。
这篇文字用来证明我对于这个游戏的态度,我尽量完成,尽可能的保质保量。如果按时完成,那么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如果我中途放弃了,那么我也不能算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吧。如果我坚持下来但是不能按时完成,我也会继续把剩下的数目认真读完。
游戏嘛,干嘛要那么认真。可是人啊,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目前已经阅读的书有两本,笛安的小说集《妩媚航班》和三毛的随笔集《你是我不及的梦》,刚下单了kindle,来日方长吧
我为自己制定一个为时一年的计划,一过年后我会把自己的挑战过程如实po出。共勉:-)
最后祝大家情人节快乐,有人陪你看雪,有人给你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