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学长聊天,问到我开公众号干嘛,我回答说:玩。他接着问:发鸡汤文?我笑着说:是啊,最近爱喝鸡汤。
前些天看到这么句话: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冒冷汗,万一自己知道的别人少得多,那岂不是要用“惨”字来形容?
如果谈点道理,把那些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事实细细阐述的文章是鸡汤的话,那我确实对鸡汤情有独钟。每天我会在固定的时间阅读,从那些“鸡汤文”中,收获许多对自己成长有益的方法和工具。
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财富
某天一位朋友突然提醒我不要再继续抱怨。我感觉被浇了一盆冰水——自己都在不知不觉地说了些什么,以致可能很快就要引起朋友的反感?
烦心事总会时不时来打扰。如果一味抱怨、纠结,那每天的生活都是昨天的复制粘贴,整个人就是从头到脚一身怨气。改变我可以改变的,接受我不可以改变的。难的不是那些可以改变的,难在怎么与那些暂时改变不了的现状和平相处。
每当遇到可能会影响情绪往不好方面发展的状况,问自己:这件事情是否会对我的成长有益?如果有,那应该怎样去做?如果没有,有必要花费时间生气么?手头上的事情是什么,下一件事该做什么?
一旦开启这样的模式,就又成功管理一次自己的注意力。知易行难,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慨叹过不好这一生。光是熟练快速辨别事情是否对成长有益这一步,就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刻意练习。
成为有资格说话的人
同样一句话,甚至是描述事情的语言,换个人表达效果就很有可能不一样。如果不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同学会不屑于听——你说的话有没有人听,不在于你说的对不对,而是你有没有资格说。
新员工到华为后,给任正非写了封“万言书”。任正非的批复是: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噢,有没有想起自己曾经非常严肃正式地表达观点想被别人听到,明明说得很大声,可对方好像没听到似的?我会跟你说你不是一个人。
想让别人听你说话?学到一招:时不时去做让人敬佩的事。赢得尊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低估别人的评价能力。将有没有人重视你的表达作为标准,检测自己的积累。有人听,说明做的还不错;没有人听,说明积累还不够。
分享一些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验,同时也算换个方式提醒自己。
正如我多次说过:写作,不是为了传播,至少为了整理思路、清晰表达。
我愿自己能听得进道理,也能尽力过好人生。
还好,不晚。
如果你是成长中的同路人,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