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每天给我推荐的文章,都是关于写作的,有日更达人,有发公众号推广软文的,有说写作赚了钱的,有的说自己因写作达到财富自由的。读后,我是深感不安啊,平台如此急功近利的推荐这样的文章,用心良苦啊。如果想要以钱财为目标,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理想,至少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到那时发现自己是一个可以通过写作赚钱的材料,那就可以再坚持坚持。如果发现自己不适合,那就可以快速放弃,转战其他路径。
这是一个功利的想法,不可否认,赚钱是所有现实人的第一考虑,很多人前进的动力就是看到自己比别人穷。为了拉近贫富差距,想尽各种办法挣钱,就连微信也频频打广告,推广什么商学院,这小波韭菜估计能收割一段时间。迎合人对财富的追求的心理,给以鱼饵,估计上钩的人不在少数。。
所谓,无欲则刚,想要不被骗,不被割韭菜,就不能有任何贪念,但凡漏出一点贪欲,就会被早已张开的大网网进去。这个社会,尤其是网络,充斥着诱惑,和陷阱,想从我们钱包里掏钱的人如迷雾般笼罩在周围。。
这是现实条件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金钱或权利维系,和评价。这很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规律。原始社会时,技术水平落后,人们只有靠彼此间无私的团结才能获得食物,抵抗大自然的威力。后来发展到地主社会,土地是衡量财富地位的重要标准,土地越多,资源越多,人气也就越旺,再到资本时代,商品社会,钱成了衡量标准,权力也成了资本的附庸。没钱没势的人,周围没有朋友。
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现象,为什么中国人却为此感到不安呢?因为,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各种学说,其中就有理想主义的桃源情节,隐居世外的思想。这是一种不为金钱势力弯腰的骨气,这是傲骨的体现。而这是与社会现实矛盾的,这些思想也是发端于不平等的社会,因为缺乏,才会想要拥有。有的人,一方面想要理想的社会,那里平等友爱,没有拜金思想,道德高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方面却想享受优越的生活。这也是矛盾的,很容易产生平均主义。
道德,不是空想的。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换句话说,现实的发展决定了道德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只是不了解罢了。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社会,道德水平不会很高。我们看到的都是圣人之言,才会写进书里,给后人看的。在一个低发展水平的社会,展露出高的道德水平,是禁欲主义的结果,人的私欲被压制了,长期来看,是不健康的。。
看过初刻拍案惊奇,我才发现原来古代竟有如此多的不堪入耳,不堪入目的事情。仅举一例说明。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是君子之言,而古代,有的师父是会把徒弟鸡奸的。作者绝不是空穴来风。聊斋志异里的故事也不是毫无现实依据。
所以,人心不古,这个古,是理想中的古。书本上的古,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境界,却不能拿来当评价依据。